第二百六十九章:台南丝绸(上)(1 / 2)

新世界16年,西元1495年,五月。

台南安平港。

码头上立起数座十来米高的铁架塔,有工人正小心翼翼安装着起重设备,再过两个月,这些起重吊机就要投入使用。

随着安平港的日渐繁忙,靠纯人力装卸货物已不太现实,相比码头的力工工作,新到来的汉人移民更愿意做个有地的自耕农。

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台南军管会不得不通过济州总督府向朝鲜招募劳工,一批朝鲜奴婢的到来的确缓解了安平的用工荒,但人力的工作效率实在太低,台南军管会最终还是向中枢申请了管制设备。

考虑到台南的实际发展需要,中枢有条件的批复了台南军管会的申请,起重吊机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漂洋过海的来到了安平。

胡寅站在船头,眺望着码头上的熙熙攘攘,恍如隔世一般,只觉得这夷州充满玄幻色彩。

福船靠岸后,有安平海关官员率先登船,报关检查完毕。接着码头力工工头上船,就卸货的价格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谈妥价格,在工头的招呼下,十来个朝鲜力工哼哧哼哧地干起了活。

这些朝鲜力工皆出身私贱(私人奴婢,没有人身自由,台南军管会把他们弄来也是大费了一番周章。通过中介商人作保,与奴婢主家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劳工合同,每年支付一笔费用,见钱眼开的奴婢主家才肯同意让手下的奴婢前往台南。

朝鲜力工刚来安平时惶恐不安,不过他们很快发现新主家是个“好人”,不光管吃管住管穿,每个月还会给他们发工钱。虽然这些钱大多通过烟酒女人又花了出去,但现在最起码他们感觉自己像个人,如此一来,力工们干起活自然是加倍卖力。

“少爷,船上的事全都处理妥当了!”船头向胡寅拱手道。

“那好,这几日,我便去铺里瞧瞧,福船就拜托你盯着了。”胡寅说完,吩咐仆人收拾起行囊,随即快步下船。

过海关,经体检,其中尴尬不提,待主仆一行人走出海关楼时,胡寅刚刚存有的一丝新奇感,已被恼怒代替。暗骂了一声“有辱斯文”,他压下心中的恼怒,这才瞧见铺上的吴掌柜已在对路旁候着。

胡家是大明杭州府有名的富贾,以经营丝纺起家,宋洲人打通对明贸易后,一时成了胡家的最大丝绸采购商。为加强双方的联系,胡家在宋洲治下的安平城开了一家绸布铺,并派出得力人手常驻此地。

去年苏、常、镇三府受灾,生丝产量降低,以胡家为代表的浙商们本想以此为借口提提价,却不想宋洲人突然减少了两成的采购量,完全打了这些商人一个措手不及。通过驻安平的掌柜来信,胡家才得知宋洲人在安平也开始了养蚕,而且其生丝品质不差。

面对这个情况,浙商们哪还坐得住,紧急商议后,决定由胡家派人前往安平一探究竟,顺道试探宋洲人是何想法。于是胡寅便有了这次安平之行。

吴掌柜穿过马路,疾步走到胡寅身前,行礼道:“见过少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