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四章:李朝使团(10)(1 / 2)

离开同乡之家,感谢了中年人一家人的盛情款待,坐上马车的使团一行人皆有些相顾无言。

古来圣君常把“富国”与“裕民”作为自己的施正目标,但鲜有人能两者兼得,而眼下,这个以商立果,毫不讲孔孟之道的“南夷”宋洲却做到了,实在令人感到沮丧。

宋洲兵甲强盛,百姓生活富足,远不是李朝能比,就连天朝上国大明也多有不如,这让一帮熟读儒家经典,幻想恢复三代之治的读书人自视无地自容。

“宋洲有犀利火器,百姓得巧工之利,终究只是些奇技淫巧罢了,我李朝一样可学,诸位不必如此。”尹春年劝慰道。

听尹春年这么一说,众人收拾好心情,没在胡思乱想。

~~

经过十数天的走走停停,使团一行人终于抵达了本土西岸又一座大城——西铁城。

西铁城与迎日城虽都是人口大城,但两地的生活环境截然不同。

如果说迎日城是座动城,那西铁城便是一座静城,由于是工业城市的缘故,每当工作日,城市的大街小巷基本看不到多少人影。除了“静”这个特点外,说西铁城是座森林城市,一点都不为过。沿街道路、百姓民宅、公园景点全都种满了枝叶繁茂的树木,淡淡的花香弥漫于城市间,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座工业城市。

在招待所休息了两日,李朝使团众人又开始了参观之行。

作为西铁城的明星企业,西岸第一钢铁厂是一行人绕不开的参观首选。走在占地比李朝王宫还宽广的厂区,听到厂长报出钢铁厂在职员工超过8人,顿时惊掉了使团众人的下巴。

自诩商业繁盛,手工业发达的李朝京畿地区,能找到雇佣人数超过百人的作坊,实属凤毛麟角。所以,当尹春年等人听到宋洲有超过千人规模的工厂时,有那种夸大的惊讶,便不难理解。

西岸第一钢铁厂旗下还包括洗煤炼焦厂、有色金属冶炼厂、炼钢厂、轧钢厂等分厂,有小一万名在职员工,实在是稀松平常。

小型蒸汽机车头直接将焦煤与铁矿运到冶炼车间,炼钢全程大部分使用的是机器动力,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西岸第一钢铁厂每年生产高品质的钢铁25万吨,钢条铁锭行销南洋各地,一直被各国商人交口称赞。

年产量25万吨,按十进制计算,就是5万斤,这个产量又小小震惊了一把李朝使团众人。李朝这么多年在宋洲的利诱之下,粗铁产量也达到了惊人的3万斤,但那是举全国之力,而宋洲只是一厂,两者根本不能同日耳语。

中午在钢铁厂蹭了顿中午饭,下午,一行人又去了一家为西铁城武器制造局做配套零件生产的小厂。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