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1 / 2)

“咱们华夏传统四合院的修建,大都会采用木质的屋架结构。”

“再加上贫道这雾隐山湿度比较大,为了防止木材以后腐烂,所以,贫道需要采用厚重的石板做地基,条石铺设台阶,并用石块做成柱顶石。”

“为了整体的美观呢,贫道之前还在柱石上刻了不少图案呢,回头大家要是对这方面有兴趣的,可以欣赏下啊,也给贫道提点意见。”

说话的功夫,也不耽误干活,道隐来来回回的跑了好几趟,把堆在青砖旁边的石材,搬运了一些过来。

这些可都是道隐之前,一块块纯手工敲出来的,上面不仅刻有不少精美的图案,就连大小、厚薄等,也是分毫不差。

可道隐不知道的是,此时,他的直播间里,众人已经快要裂开了。

“呵呵,隐神这是不打算给我等凡人留一点活路啊。”

“尼玛,我也是服了,随手雕个石刻,隐神都能吊打整个石刻界。”

“石刻什么的我不懂,可就看那石材上,隐神用寥寥几笔,就能刻画出一幅,栩栩如生的雄狮图,我就不如多矣。”

“唉,这世界上怎么会有隐神这号人呢,真特么想找个地缝一头扎进去。”

“各位能别说了不?哥们已经裂开了好吗?”

“就这还让我们提意见呢,提个鬼的意见啊,隐神简直老凡尔赛了。”

等道隐搬好石材,看到这些弹幕的时候,心里简直有点说不上来的感觉,他的脑子里顿时生出一种,这届网友好难带的想法。

没去管这些杂七杂八的事,道隐不知道从哪里寻摸来一块大石头,看那样子,竟然足有半人高,这货搬起来就对着沟槽底“轰、轰、轰”的开始砸了起来。

这种做法,在建筑行业里有个专用的名词,叫做“拍底”,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夯实地基,以防地基后期出现下陷的情况。

在拍底的时候,道隐动用了一丝灵力,而造成的结果就是,沟槽里的素土,比起一般的石头竟然还要坚硬上几分,道隐在沟槽底用脚踩了踩地面,随即满意的点了点头,转身对着镜头慢悠悠的说道:

“诸位,北宋初年的时候,曾有一位名叫喻浩的能工巧匠,写了一本书,这书名呢叫做《木经》,这本书里很是清楚的,总结了一个著名的论断,那就是“屋有三分”。”

“这意思就是说,在华夏的传统建筑里,房屋可以分成上、中、下三个部分。”

““上分”是指屋顶,“下分”说的是台基,“中分”呢,就是屋顶和台基之间的屋身。”

“如果咱们用一个人来打比喻的话,台基就相当于人的脚,屋身就好比是人的躯干,屋顶则很像是一顶大帽子。”

“历代以来,咱们华夏几乎所有的古建筑,都包含这样段落分明的三个部分,传统四合院中的所有房屋,当然也同样如此。”

“四合院里房屋的“下分”,叫做台基,咱们民间俗称“地基”,一般要高出地面5-6厘米,这里又叫做“台明”,表示它是露明的。”

“台基下面的基础以及台基本身的实心部分,主要用结实的夯土筑成,就像贫道此时完成的这样,不仅要平整,还要非常的坚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