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儿女事(1 / 2)

红楼沉浸式围观 则美 16704 字 2023-05-15

云芳又在娘家住了几天, 然后派人回去跟老太太说了一声,就说自己最近要算自己铺子的收益,请邢夫人去自己陪嫁的院子里来照看孩子。

于是派人去接了邢夫人, 邢夫人又带上了二妞妞。蘑菇的小跟班从表弟和弟弟换成了堂妹和弟弟,她高高兴兴的带着人玩去了。

邢夫人是第一次来,先是里里外外的看了一遍, 表示非常满意。

“这地方宽敞, 也就比荣国府小了一些, 比咱们东院好多了。要是做普通的府邸是尽够了的。”荣国府是敕造,规模自然庞大。

云芳微微一笑,反正邢夫人就是再喜欢也出不来, 只能偶尔来看看而已, 只要贾赦还在,她也要跟着住在东院,将来贾赦有机会挪回去, 她自然也要跟着住荣国府。要是贾赦不在了,她能不能和贾瑭一起住着也要看贾瑭和贾琏商量。

到那时候,时间都是十多年以后了。十多年以后的事儿,以后再说,现在没必要考虑那么多。

云芳陪着一起逛,中间聊起来最近荣国府的事儿。

邢夫人一说起这个就来精神了,那简直是眉飞色舞

“二太太最近焦头烂额, 珠儿媳妇和琏儿媳妇都不往前凑,她自己独木难支。前几天你走的时候,不是说要翻新家具吗现如今花了十五万,那些旧家具还在翻新着呢。

我也不知道她是不是还有钱去买木料,反正如今短短几天, 已经快花了二十万银子了。”

云芳想了想“这钱花的有点多。”

“多不多的我不知道,反正我是没管过家,这和当初琏儿媳妇说的差远了,她是这么觉得,把人叫过来问,奴才们就说如此物件就是如此。还说现在不管是干什么,都是一分价钱一分货。

而且每天的价钱都不一样今天高了明天就更高,就这么说了些,二太太自己相信了。

可是花了那么多的钱,她到底是心疼的。薛姨妈给她出的主意,让家里的几个姑娘去帮忙,帮着卡着点银子,林丫头和你表妹直接不插手,哪有客居的姑娘管着亲戚家的事儿

就二丫头和三丫头去管,四丫头毕竟年纪小了些,也没去。

二姑娘你不是不知道,她是针扎都不吱声的人,别说管家的事儿了,随便什么事儿她都不出声。叫我说,二姑娘这算是办对了一件事,反正是他们二房的钱,推给二房的人管去,免得将来好了歹了的,被人家埋怨。 。

可惜了三姑娘,那真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这话怎么说”

“还能怎么说,她姨娘家里也是二太太的陪房奴才,这些年都没摸到什么好事儿,又因为有了她天天和二太太顶撞,赵家经常被二太太迁怒。如今三姑娘管事儿了,赵家的人求上门,想要一个差事,一般的差事能打发的了吗自然是想求一个肥差。

如今肥差是什么当然是给园子里面买东西,采购的油水特别多,稍微弄下来一点儿,够家里面过好几年。

三姑娘不给,赵姨娘就闹

闹得家里面人都知道了,说白了这是他们二房的事儿,是二太太的奴才和三姑娘闹起来了,老太太也没管,我自然也不用插手。

最后还是三姑娘性子硬,把赵姨娘和赵家给挡回去了。这也就算了,二太太就私下里说她忒无情了些可偏偏这话也不知道怎么传出来了,弄的全家都知道了,三姑娘是进不是退不是,满腔的心气一下子没了,如今就是应付差事,有一天算一天。”

王夫人对自己屋子里的掌控就非常一般,自己的东西常常忘记有什么放在哪儿了,不起眼的小玩意被偷了她也不知道。当屋子里面那些小丫头们敢偷东西,那么背地里说点儿主人的坏话真的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

云芳叹口气“这话说出来就不合适,三姑娘为的是什么自然是给二太太节省点银子不能做出任人唯亲的事儿来。我也能看的出来,探春妹妹也是想在老太太跟前露露脸,可惜了,遇上了这一对糊涂蛋”

云芳觉得十分可惜,探春就吃亏在出身上了。要是和元春一样的出身,她当贵妃比元春当的好。

邢夫人就说“你说的对,老太太十分怜惜她,这几日都对她多有赏赐,还对她夸了几次。”

说完就开始叹气“唉,二姑娘就差的远了。碰上事儿就要躲,这性子是我是真没法子了。”

云芳就说“前几日出门的时候太太让我问问有没有合适的人家,我还真的问了。”

“怎么说的”

“有,有两家合适的,一家人口简单,是京城外面的乡户,周围也有族亲,但是这家族里没什么大人物,平时大家也是聚在一起也无所谓什么助力不助力的。

我听说这男孩子读书好,全家都觉得能靠着他翻身富贵,自然是全家宠这男孩,从小到大别看是长在乡下人家,真的是一点苦都没吃过。他也是确实读书好,早早的投身官场,如今以武桐大人马首是瞻。所以这人选是我大嫂子跟我说的。

这人家里也想在京城里给他找一户富贵人家的闺女,他自己也想求取一个才貌双全的,如今二十出头了还没成亲。

好处就是家庭简单,好相处,适合二姑娘。要留意的就是这男孩的为人处世和他家的人,不知道都是什么样子的。”

邢夫人不大明白“乡下人家,穷是穷了点,能供应子弟读书的也是穷的有限吧。”

云芳倒不是在乎穷不穷的,是想知道这男孩的性格如何,别是一个中山狼,有好处的时候扑上来,没好处的时候对着老婆跟仇人一样。

京城里面,富贵沉浮是很正常的,做官的还会因为一首诗一句话被贬到外地的,富贵人家早上全家欢声笑语晚上就被押解在大牢中的也大有人在。

荣国府到时候要是真的倒霉了,到时候他们全家一起出手,还不知道如何折腾人呢,别的不说,让一个乡野村妇管教一个侯门出身的儿媳妇,按照所谓的立规矩,指使儿媳妇干这干那,这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和身体的折磨。

而且这种越是家里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人身上的家庭,就容易发生牺牲其他成员来成全一个人的事儿。

这样的家庭很难教出一个宽宏大量的孩子来。

“我跟太太说说第二家吧,这一家不穷,家里有过小官,在当地也是当地的大户人家,家里有良田,不愁吃穿,这孩子是个嫡出的幼子,如今在京城住着,等着赶考呢。坏处也显而易见,就是这家人是江南的,要是把女儿嫁过去了,不容易见面。

这是我二嫂子跟我提的,我二哥以前放过外任,这男孩家就在我二哥当官的那个县城,人家上门来拜访过几次。我母亲看过这男孩,说年纪也匹配。”

一旦远嫁,那真的是有可能一辈子见不了面了。就比如说薛姨妈,要不是丈夫没了,没婆婆孝敬,也不能一走了之的。她和二太太也是很久没见过了,要不然为什么贾政要让薛姨妈住下来,客气是其一,姐妹几十年没见,相见一次不容易,这是其二。

“你娘的眼光我是信的,只是这也太远了,这真是山一程水一程,想再见面就难了。”

说着走进亭子里坐下,示意云芳也坐了,和云芳说“老爷他们当初也是有四个姐妹的,除了四姑太太嫁给了林老爷,还有其他三个嫁到了外地,这四个姑太太都没了。除了林家,其他三家和咱们家也不来往了。”

“啊”

“山高路远,嫁出去的女儿不惦记娘家,想着托人带话,一两年没消息,七八年没了来往,往后也是形同陌路。”说到这里压低声音说“我进门的时候,前面三个都出去了,只剩下你林家的姑妈,那时候真是金尊玉贵,咱们家那时候是煊赫至极,养着这个嫡出闺女也是处处用心,老两口为了给女儿挑个好女婿,也是睁大眼看着京城的才俊们,真是什么心都操了,就怕委屈了孩子。

前面的三个,有个在老国公还在的时候因为生孩子没了。我听说是生孩子的时候孩子太大,卡着生不下来,最后母子一命呜呼了。

其他两个就不留意了,她们没得时候正是瑭儿三四岁的时候,那时候瑭儿真是猫嫌狗嗔,瑭儿和老爷也合不来,父子两个天天闹,老爷一天追着他打八遍。我只能跟着收拾烂摊子,就怕老爷手重打他个半死。知道的时候,这两位都已经去世一段日子了,什么样的死因我都不知道呢。

这个江南的小伙子你们多看看,要是处处都好,二丫头也愿意,想跟着走就走吧,我虽然是嫡母,我自己不害她罢了,指望着我拉扯她一把也是难的。”

云芳表示知道了。

又陪着逛了半天,云芳才算是能坐下来忙自己的。

古姑姑和夏草在东院,仙草跟着云芳,最近仙草带来的数据都放在了桌子上,云芳看了之后,想了一会,觉得大家购物的高峰期要过去了。

云芳一边分析一边跟仙草说“你回头写一篇总结陈词,就说眼下每日的销售在缓缓地回落,大概在年前年后还能卖一波钱,到了明年,各家都没银子买东西了。明年春季就开始收缩,开始第二步吧,让朝廷出面打击所有屯物的人,并且对那种毁麦改桑的更要盯紧了。

这样的人一旦多起来,非常容易形成饥荒,到时候是动摇根基的事儿。”

仙草就说“也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那些种地的老百姓,特别是底层的老百姓,也是吃过灾荒年间的苦。越是知道粮食要紧,越是哪怕是再心动,也不会把所有的麦田都改成桑田。”

云芳摇摇头“小心驶得万年船,多想想总没有错。这种事关根基的事情一定要盯紧了。”

仙草记下来。

眼看着快下午来,云芳从书房里出来打算各处走走的时候,就听说王熙凤的丫鬟丰儿来了,把二妞妞的铺盖送来。

丰儿进来先是请安,接着说“我们奶奶知道了姐儿要留宿,就把她的小被子小褥子送来。”

云芳问“你奶奶最近在家怎么样”

丰儿就说“我们奶奶最近在家调养身子呢,每日里院子里都在煎药,味道飘的满院子都是,这也是我们奶奶请大太太带姐儿出来了,姐儿这几日被药味熏的不爱吃饭了。”

“到底是哪里不舒服怎么开始天天奶吃药了”

“是想调理一番,想早日有个哥儿。”

云芳点头“这也确实是个大事儿。”养育一个继承人比眼前这点蝇头小利要重要的多。

云芳表现的非常欣慰“你奶奶能这样想我是真替她高兴,姐儿也能跑能跳了,这时候再生养也能轻松不少。”说着看看外面的天色“时间太晚了,我听说平儿在帮着二太太做事。你奶奶跟前没人伺候,你也早点回去吧,我也不留你了。”

丰儿应了一声,出去和在院子里玩耍的几个小孩子告别,这才带着媳妇婆子走了。

回到家,王熙凤正卧床休息,贾琏衣衫不整的搂着她。

王熙凤问丰儿“你见到姐儿了吗”

丰儿不敢抬头,答了一句“见到了,跟大姐儿和桂哥儿在玩儿,小脸红扑扑的,很高兴呢。”

王熙凤这才算是放心了一些“这就好,过几天再送去一些东西,明日让人去外面买点鹌鹑来,让厨房卤了给送去,这几个小人最爱吃肉。”

贾琏跟着笑了一声。

王熙凤斜着眼睛看他一眼,对丰儿说“出去吧,这几日你别管别的,每日去送点东西,别管是玩的吃的,先哄着他们姐弟高兴了再说。”

丰儿答应了一声,出来的时候正好碰上了要进去的平儿,平儿张嘴不发声的问“如今在干嘛呢”

丰儿小声说“在说话呢。”

平儿点点头,在外面问了一声“奶奶,我进来了”

里面应了一声,平儿进去了。

王熙凤问“最近外面闹什么幺蛾子呢我这天天不好出门,不听见点热闹的觉得没意思。”

前几天赵姨娘大闹三姑娘的事儿是所有人都想围观的大戏,如今王熙凤就指望着家里的破事儿过日子了消遣呢。

“这要让奶奶失望了,现如今没人闹幺蛾子了,家里哪有那么多的事儿能闹起来啊就是最近几日常常有人去二太太跟前奉承呢。”

“都是谁家啊”

这事儿王熙凤能想的到,反正每次家里出事儿,总是会有一些奴才能迎风起来,有些会沉寂下去。反反复复看的多了,也能摸透一些规律,看明白一些人性。

哪有什么忠心不忠心啊就看好处多不多了。

平儿正在说话,外面丰儿和人说话的声音断断续续的传来,没一会丰儿来到了门外,隔着帘子跟里面说“二爷,奶奶,外面婆子说刚才有官媒拿着帖子来给咱们三姑娘说媒呢。”

王熙凤立即坐了起来“谁家这么不懂规矩,不知道先派人来说一句吗怎么就直接上门了”

这时候外面又来了人,丰儿跑出去,没一会就回来,跟王熙凤说“老太太请奶奶过去。”

王熙凤这个时候想了想,不敢再说什么病不病的事儿,立即换了衣服重新梳头去拜见老太太。

老太太这里也没什么人,这时候正是要吃晚饭的时候,按道理说这会人是最多的。

老太太指着凳子说“坐吧。今儿叫你来,是因为刚才有个媒婆来了,拿着一张帖子想要给三姑娘说个人家。”

“啊谁家这么不懂规矩,大家都是两家先互相透个话,都同意了才找媒人。”

“是个小官儿,也不入流,但是听说读书好,和二老爷有点交情,得过二老爷的夸奖,没想到这不说一声就找了媒婆拿了他的生辰八字上门。弄的大家措手不及”

“二老爷知道这事儿吗”

“现在知道了。”

“他应了这事儿了吗”

自然是不能让他应下的,二老爷一直说那人是个端方君子,又说读书不错,将来必定出人头地,能不能出人头地不知道,但是这人不会办事儿是肯定的,谁家不跟女孩的家里说一声就直接请了媒人上门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