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初见,皇帝与天才(1 / 2)

记忆中的场景再现,我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这件事倒是真的,毕竟父皇的名声在那儿摆着呢,不管政绩有多突出,爱沾花惹草的,名声在我这儿却是从来都没淡化过。

当时我还因为这事儿闹过情绪,觉得父皇这是忘了我母妃了,一心记挂着外头的狐狸精。只是,这事儿和蔡襄又有什么关系?难道…

见我一副震惊的表情,蔡襄有些无奈地笑了起来,一边笑一边伸出手指向自己:“不错,大家口口相传的那位佳人,其实…就是我。”

“我*?!”我原地一个飞起,父皇…父皇他…他居然…

“哎哎哎,四殿下可千万别误会啊,陛下可是个十分正常的男人。否则,即便是做戏,陛下他也不用给殿下您造出这么多兄弟姐妹来欲盖弥彰吧?”

蔡襄生怕我想歪了,忙不迭地往回找补。

“哎…说起来吧,这事儿还是要怪我。那时候还年轻,不懂事儿,就仗着自己脑子好使成天得瑟。当初我也是不清楚陛下的身份,就觉得这人还挺有意思的,又执着又有钱,是个不错的冤大头,就想着接触接触也没什么的。可谁知道,哎…”

听他这么说了,我也稍稍压下心中的疑惑坐了回去。

不过仔细想来,如果蔡襄说的是真的,那也就是说当年父皇见到他的时候便有心将他发展成自己的人,甚至不惜为此做了很长时间的冤大头。既如此,想来这位应该也是有些大本事才能让父皇青眼相加的了。想到这,端起桌上的酒杯,我开始主动向蔡襄示好了。

“蔡老板,看来是本殿有眼不识泰山,冲撞您了。来,作为赔罪,本殿先浮一大白!”

说罢,我便一仰头,一杯清冽柔顺的美酒下肚,让我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

按照习俗,我朝男子十六岁便可以饮酒了。当然,我喝下这杯酒倒不是我有多信任蔡襄,主要还是信任父皇。毕竟无论是墨迹、印章还是书写中的一些小习惯,都能证明那封书信确实是父皇亲笔所写的。至于这两人之间到底是个什么关系,他又为什么会出手帮我,种种疑问,我看还是得等蔡襄为我一一解答了。

蔡襄笑呵呵地看着我把酒喝完了,忽然说道:“殿下…真就不怕在下在这酒中下毒?”

我也浅笑着答道:“先生若真有心害我,大可以从一开始就弃我于不顾,何必还专门派了车马过来接我们呢?”

不得不说,这个蔡襄给人的感觉颇为神秘。在他那一副圆滑世俗的商人外表之下,隐藏着一个智慧超然、眼光长远的第二层身份。甚至于让我觉得至少在他面前,我玩儿脑子肯定不会是他的对手就是了。

所以下意识的,我已经将对他的称呼提升了不少。要知道,从本殿记事以来,能被我称为先生的人绝对屈指可数,甚至连几位太傅都不是人人都有此殊荣的。如今用在了蔡襄身上,也算是我看中他的一个象征吧。

听我这么反问,蔡襄也笑道:“不敢当殿下一声先生,我也只不过是有几分小聪明,又正好入了圣上的眼罢了,不值得殿下如此高看的。”

“不过殿下,蔡某在此还是想劝上您一句。人心险恶,所闻所见,有时候都不见得就是事实了。”

我一愣,反问道:“人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怎么到了先生这里,两者就都不对了呢?”

蔡襄把玩着手中的酒杯,突然一仰脖喝光了杯中酒,然后随手将酒杯丢在了我脚边。

我一愣,下意识低头查看。等我将杯子捡起来再抬头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面前的杯子不知何时竟已到了蔡襄的手中。

“殿下,若此时有人进来了,看到如今这幅场景,您觉得他会以为,是谁的杯子掉了呢?”

他眼中闪动着精光,带着几分警醒的味道。

我这也恍然大悟,果然啊,自古套路得人心。就是因为有了那些古老教条几百年来孜孜不倦地侵袭后辈们的思想,导致一些原本不该那么复杂的事件反而变得异常繁琐了。

受教地点了点头,我将酒杯放了回去问道:“可…可我还是不明白,先生同我说这个是什么意思?”

蔡襄看了我一眼,伸手又从袖中掏出一封书信递了过来。

“殿下请过目。”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