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看《红岩》(1 / 2)

一天放学后,云老师布置了课外作业。要同学们多看一些课外书籍,丰富知识量。

老大想,学校的图书室里大部分都是一些杂志、连环画册、图书、报纸之类……那些书,老大都不怎么喜欢看。老大喜欢看的是那些长篇小说,图书室里有一本《红岩》和《林海雪原》,《红旗谱》和《沸腾的群山》等等,可是别人借了,还没有归还。老大如是,预先排着队。等到先借了的同学看完归还后,图书管理员再通知去拿。现在到哪里去找这类书籍看呢?他于是去问高年级的同学哥哥。他们说,小说最好看。他于是向高年级的同学哥哥借小说,终于借到了一本无头无尾的小说。说这本书叫《红岩》,最好看。他借过来后,马上把书藏到书包的中间。回家的路上,他不断地用手按着书包,感觉那本书还在书包里,便放心往前走。

晚上,完成了全部作业和其他任务后,便悄悄地从书包里拿出那本神秘的书来,在煤油灯下仔细观看,他静静地翻了又翻,终于看清楚了这本书的真实面目。第一页,其实只有半页,据推算应该是第19页,能看清楚页码的书页是第29页,因为中间正好是1页。从第29页起一直到前面的这十页书,是一页比一页小一圈;从第19页起到第29页是一页比一页大一个圈,非常均匀,能看得出是长久的阅读魔力把这本书翻成了这样。第19页前面的包括封面都没有了,不过还有几页的页根像折扇一样贴在书脊上。后面一没有结尾,也没有封底,不知失去了多少页。他在书脊上寻寻觅觅,依稀发现了一个“红”字,他惊喜地相信:这本书很有可能真是叫《红岩》。于是,他右手拿着书脊在掂量掂量,可他的手稍微向右边偏一点,书页大部分就自然地倒向右边,稍微向左边偏一点,书页的大部分就自然地倒向左边。不左不右时,几乎是从中间分开。每一页书页都是稀黄的、嫩软的。你把每一页书翻到左边便是左边,翻到右边便在右边。完全失去了书页本来的个性,不需要书镇压着。那书页上有口水、有汗水、有泪水的痕迹,好像还有干枯了的血液的痕迹。多么可怜的书啊,是无数双手把你翻成了这般摸样。

老大从第十九页研读起,好像是**要成岗负责应刷《挺进报》的事。他在这些失去联系的字里行间寻找着故事的线索,读了几十页后,书中的故事渐渐地清晰地展示在他的眼前,这时轮到老大的眼泪来浇湿这发黄的书页了。第一个感动他的人物就是**。

听老师说,《红岩》里的**不是一个小说虚拟人物,而是真有其人,她的真名叫江竹筠。是sc省zg市大山铺姜家湾人,她是一个党员,她和彭咏梧结婚后,负责cq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与发行工作。

她在去联系工作的路上,突然看见了丈夫的头颅被敌人用一个笼子装着挂在城头,她心如刀绞,可是在那种危险的环境和时刻,丝毫也不容她痛哭,她只好强忍住心中剧烈的悲痛,去完成丈夫未竟的事业。这不仅是一般人做不到,而且一般的共产党员也做不到。当他被叛徒出卖被捕入狱时,受尽了人间多少罕见的酷刑。如坐老虎凳、灌辣椒水、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指尖。特务们要撬开女英雄的铁嘴铜牙,让她说出重庆地下组织的情况。可她说:

“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

“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谁能经受得了这样的酷刑考验?你经受得了吗?试想,要是敌人的竹签钉进自己的手指尖时,能保证不说出党的机密吗?想到这里,老大全身发抖,汗流满面。一会儿汗水流到了身上,流到了书桌上,又一次打湿了发黄的书页。她咬着牙在感觉竹签钉进手指尖钻心的巨痛,一根,二根,三根……十根。他感觉,晕了,心脏停止了跳动,只有汗水在不停地流……

当**就义前,她精心的打扮自己,从容地告别同志。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被特务杀害于渣滓洞监狱,牺牲时年仅29岁。狱友和同志们写诗深情地赞美她:

“你是丹娘的化身,

你是苏菲娅的精灵,

不,你就是你,

你是中华儿女的典型。”

老大含着泪水,深情地朗诵着这首伟大的诗篇,尽管他的声音是如此的颤抖,泪眼是如此的朦胧,但他的心在深情的赞美。赞美人民的英雄,赞美党的好女儿,赞美一个伟大的战士,赞美一个特殊的党员,赞美今天的生活。是您和您的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幸福的一切。活着的人们有什么理由不爱自己的祖国呢?

老大情不自禁的写下了:《临江仙》咏**三首

(一失夫

滴血头颅城上挂,望清竟是亲人。

天摧地塌滚阴云。

心如刀乱绞,愿死扑城门。

江上航船鸣晓笛,山城曙色全新。

黎明前夜想人民。

家中多少事,唤我去迎春。

(二逼供

竹片如钉尖指插,一钉痛断肝肠。

狱中特务似豺狼。

三根已昏死,十指尽遭殃。

面目狰狞刑逼供,醒来一语惊场。

初心宣誓不能忘。

我的头可断,意志比钢强。

(三就义

精心打扮就大义,从容告别同仁。

生为理想志坚贞。

芳龄二十九,魂绕天安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