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人是生产力(1 / 1)

床铺是温暖的,睡觉的舒服的,但这一切都是有时限的,饭还得吃,生活还得走向正轨,人们最终还是要把自己残忍的从温暖的床铺上挖出来,洗漱干净后走出房间,在预备军士兵的引导下到食堂集中就餐。

毕竟许正廉做过驿站的管事,而驿站的差役也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只是没有见过这里的世面才无可适从的样子,总的来说,有好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每个人都会有,他们都告诫自己要守分寸,对无知的事物惊讶是免不了的,但一定要控制好情绪,所以在前往食堂的路上,他们就与刘和探了探消息,怎么说都曾经是同僚,刘和也没有对他们有所隐瞒,他们想了解什么就告诉他们什么,其实这也不是他自作主张,军总指挥部班子成员早就知道这些人会向刘和探听消息,也交待了刘和不用隐瞒,全部都可以告诉他们,并且尽量往好了说,为的就是要让他们定下心来加入预备军,没办法,人是力量,也是生产力,为了未来的发展,现在先将人心稳住,了解了每个人的人品后再将达到要求的招录到预备军中,而达不到要求的便待外围的居住区建好就让他们随家属搬出去,教导他们制造、开发、生产相关军地产品,付出劳力为自己赚取生活经费,同时也为军营服务。

来人中有两个家庭,一家是许正廉全家,许正廉的父亲过世几年了,这次随他过来的是六十多岁的老母亲、妻子与一对十二、三岁的儿女一家五口。还有一家是郑铁牛家庭,郑铁牛父母都已经过世,他妻子、与许正廉一样,他也是一对子女,不过稍微小一些,儿子九岁的样子,女儿七、八岁。一家四口投奔过来,说来也巧,投奔前来的前一天他妻子带着子女从老家到驿站探亲,天寒地冻的天气使田地根本就无法生长农作物,老家口粮一到冬天就很难维持,因而便带着子女前来驿站过冬,知道了驿站差役准备投奔有着超强能力的如神仙般的大人,他们也很心动,反正在家生活上也很艰辛,一到冬天食物就无以为继,既然有地方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为什么不去呢?唯一没有算到的一点就是这一路上爬山涉水,还真的经历了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虽说没有达到九死一生却也凶险频频,还好一路平安到达,来到后第一天就让他们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幸福’,感到非常的值得。

正规军总指挥部班子成员很佩服这两个家庭,特别是许正廉的母亲,六十多岁的人还能够陪着子孙一起冒着凶险前来投奔,这得有多大的信心,可以说许正廉对当代官府真的是多么的灰心,为了脱离他们,宁愿让老人郑小牛受累,甚至有可能在来的路上遇险也要将她们带来,衷莫大于心死,这人用好了,绝对是一大助力,可堪大用。

郑铁牛外表并不象他的名字一样是那种憨厚的人,反而长得四平八稳,极其的精神。妻子也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不然也不会一家人那么齐心不怕艰辛的随着大家投奔而来,对于这两个家庭的情况,正规军总指挥部肯定是不用再花心思考验了,人家连家人都带过来了,还有什么怕你怀疑的,所以,许正廉与郑铁牛两个已经被定在招录的名单中,或许他们的妻儿能够达到要求也可以招录,这个后面再说。

话说回来,总指挥部几个人更心疼几个郑小牛子,当代人的心是多么的狠,竟然为了一个未知的承诺而让自己的女子跟着身临险境,就不怕万一遇到危险而后悔?同时也对他们的决心与信心感到高兴,这就是人心。

许正廉向总指挥部班子成员一一做介绍,这次投奔来的人一共有三十二人,除了两个家庭九人,还有两对兄妹和两对兄弟,一对就是受了伤的何江与他妹妹何秀,还有一对兄妹是秦野与秦眉两兄妹,庄二娃与庄三娃两兄弟加上黄虎、黄木果兄弟俩黄八人,他们都是驿站周边的猎户,平时与驿站的差役关系很是亲近,对每年前来收取各种税费借机为非作歹的官差都恨这入骨,基本上都被剥削得食不果腹,驿站的差役都很了解他们的处境,加上平时走动也很勤,也会帮衬一下他们的生活,听说驿站的人都要离开来投奔军营,便都纷纷表示愿意跟随。驿站十一名差役分别是:肖萧、徐诚、何正方、多吉阿木、刘细水、刘向、赵全方、吴旺、吴百卫、周卫财、洪根深。

有趣的是,在出发之前四个秀才要前往县城会友,到达驿站天已傍晚,前方的驿道已被风雪盖了个严实,他们便在驿站留宿。这期间,刘正廉等人已经做好了离开的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秀才多多少少听到了一些消息,为了不让消息泄漏出去,再说秀才们又没有犯过什么过错,不好杀灭口,最后决定将他们劫持前来,到了这里再让大人们决定怎么处理发配,虽然几个秀才也想抵抗,不过双拳敌不过四手,秀才遇到兵真不是能讲理的,无奈之下便成了劫持对象,被押到了正规军营地。他们也没想到这深山中竟然有这么一个好地方,来了后竟然喜欢上了这里,也算他们因祸得福,在后来同样得到了重用,这是后话。

对于营地的各种新奇的事情与物品与来人认为是神迹、神奇、不可思议、难以相信等等的那些惊讶表现,以后大家就自己去想象,文中就不再一一的去表述了。

四位秀才分别名叫石建文、李成、李中胜、杨缄。都是344年院试童生与345年的乡试贡生,当然,统称都为秀才,被录取成为秀才他们就准备参加八月科举,因路途遥远,必须早早的离开家乡前往皇城,有钱的家庭会配上马车与书僮跟随,没钱的就只有靠双脚步行,一路上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秀才之前都是互相欣赏的,对于科举名次并不存在有竞争,是否高中都由考官与皇帝挑选,所以不影响秀才之间的交往,他们可以边走边认识,而后便结伴同行,美其名曰‘游历访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