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祖师的恩赐(1 / 2)

诡眼异事 X西风烈 4760 字 2023-05-25

这可以说是沈安平生平第一次的正式参拜。

是参拜而非参观。看李子木的态度,是已经把沈安平当做了半修行的居士了。这感觉,对于受了十来年的唯物主义教育的沈安平来说非常的奇怪。

不过,忽然之间就想到了不知从哪里看到过的一句话——“敬神如神在”。带着这样的心情迈入正殿,感觉立时就有了。

正殿中供奉的是道教的最高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三清为道家哲学“三一”学说的象征。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

后来道教以此衍化出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

……

李子木引领着进行参拜,同时还进行讲解。其实他这一派可以算是正一道的一个分支,其祖师原是江南一道观的火工道人。其时正是王朝末期,天下大乱。真个是“国有累卵之危,民有倒悬之苦”。

于是,不愿坐视的祖师带着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伴一起下山。他们投奔义军,几番波折后非常幸运的遇到了明主。十余年征战后终于平定了天下,建立了新朝。

这时,祖师选择了急流勇退。他放弃了位高权重的官职以及可以荫萌后代的爵位,返回原来的道观再次出家。

于次年,溘然长逝。

这是官面上的记载,实际上,或是据李子木所说,当时祖师并非去世。之所以选择假死,是因为现实的不得已。

就算是辞了官爵,他依然是开国的功臣。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官员前来拜见。祖师知道这其中的真实缘由,不便推辞同样也是不胜其扰。于是索性就“死”了,落一个大家都清净。

然后,就选择了当时还是一个偏僻小镇的春早市定居。

一开始,这间小道观居住的只有祖师以及服侍他的一个小道童。然而随着昔日伙伴知情后的相继到来,这里的情形便开始有了变化。

这是一群闲不住的人,他们在当地修桥铺路、治病救人,做了无数的好事。名声渐渐传出去,当然不可能不惊动朝廷。

然而此时朝堂的局势又有了新的变化。开国太祖龙御归天,已经登基的太孙与某位皇子为帝位展开了血腥的刀兵之争。

在无暇顾及的情况下,就将这一点微不足道的变化给轻轻放过了。

等到天下真正太平时,祖师也已真正的羽化登仙了。之后几年,其余的老伙伴也都追随了他而去。这一带的老百姓感念他们的恩德,自发筹款塑像。因为首者的身份特殊,只能以祖师为称呼。

相应的,道观就被称为了“祖师观”。

现在,沈安平就站在立祖师塑像的偏殿之中。面前,就是李子木的那位“祖师”。最靠近祖师的,就是“医术精湛、活人无算”的那位。

这个地方的气氛很特别,沈安平能感受的出来。而李子木,早在进门的一瞬就已将平时的飞扬跳脱完全收起,神情也显得格外的肃穆。

“先不要急着上香,用心感受。”李子木轻轻说道,然后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将最后半句又重复了一下,“用心感受,要用心。”

沈安平有能看见鬼物的阴眼,不过在这里用就是对祖师的大不敬了。其实这一点不用说沈安平也知道,所以他自始至终都没有闭眼。

这里确实很特别。

包括了祖师在内,这里所有的塑像都是几百年前的古物。虽然当年限于条件只能是泥塑木雕,然而历经百年非但没有损坏反而历久弥新。

更重要的是当地老百姓对祖师特殊的感情。几百年有战乱有饥荒,甚至还经历了十年运动的冲击。然而当地的老百姓却是用自己独有的智慧保护了祖师观以及观中的一切古物,包括神像以及桌案香炉。

所有的一切,与数百年前的祖师观几乎是一模一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