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 刘明新政(1 / 2)

无奈三国 问天 5565 字 10个月前

皇帝传位给刘明幼子刘夏。

这一消息在幽州上层蔓延开来,不亚于一石激起千层浪。

对于幽州上层来说,拥护刘明登上皇位,那是他们共同的心愿。否则,他们也就不会集聚在刘明的旗下。难道还当过家家似的,打完天下就让给别人?那他们这些大臣岂不全都越混越回去了?

只不过,在这些人等计划当中,在刘明武力取得天下之后,世间再无敌对势力之时,召集刘氏宗亲:祭天,上弹天子无德,而后公推刘明登上皇位。

可如今这一来,天子传位,却直接绕过了刘明,传位给了刘明的幼子刘夏这么一个刚满周岁的小孩。这其中可争议的地方就多了。

而这些纷争,也绝对不止是那些知道消息的幽州上层,就连刘明的核心智囊团,对此也是分歧不少。

就拿荀彧、荀攸叔侄来说,虽然王允搞得这么一手,大大出乎了这两人的意料之外,跟他们原先的设计,大大不符。可是荀彧、荀攸却是欢欣不已,绝对拥护的。

荀彧、荀攸,大氏族出身,自幼受的教育,那就是忠君,拥护正统,就连跟随刘明,那也是因为刘明势大、仁君之外,那也与刘明有灵帝亲口承认的皇族正统身份有关。

故此,如今王允搞得着一处,虽然出乎荀彧、荀攸地意料之外,可皇上传位的正统性,那可又比宗亲公推的正统性强得多了。这在荀彧、荀攸地心目中,那优先级别,绝对是第一的。

于是,荀彧、荀攸给刘明的建言就是:“君权天授,天子传位,乃是大统,不可辞!”

然而,郭嘉,贾诩却认为:废长立幼,乃是乱政之根苗。决不可因为一个名分,而遭致最终的隐患。

于是,郭嘉、贾诩给刘明的建言就是:“幽州大兴,乃中兴之貌。我主为开国之主,无需假手他人。且,自古长幼有序,废长立幼,乱政之根苗。不可不防。当借此开国,自立门户。安天下与大同。”

至于杨军、蔡邕,这回倒是没什么看法。

那杨军乃是跟着刘明一步步走过来的,深知刘明的底细。对于杨军来说,只要这皇位最终落在刘明的家中,他那一辈子就算没有白活,至于皇位给谁,那都是一样的。这也许就是一个人年纪大了,看待儿孙们的一个天真想法。

而那蔡邕,那心里可就复杂多了。虽然对于蔡邕来说,刘明幼子刘夏是他女儿生的嫡子,可刘明长子刘振,那也是他女儿生的嫡子。而且还是嫡长子。这对于蔡邕这种大儒来说,规矩是不可废的,这皇位,就应该是嫡长子刘振得。但是,天子待天而行事,皇命不可违。这对蔡邕来说,那也是一个束缚。难啊!

原本这种争分的局面,往常都是在刘明的大而化之下,最终有一个非常圆满,让所有人都认同的方案而划下句号。但是,这一回,刘明也不知道怎么搞得,在得知消息之后,听完众人的建言,就那么不发一隅的走了。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给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等人。

虽说这也让荀彧、郭嘉等人再次明悟:虽然主公刘明把大部分地工作都抛给了他们,平常主公不管,也没什么要紧的。可少了刘明确实就跟少了一根主心骨一样。但是,如今这局面,刘明哪能一走了之呢?该来的事情,终归是要来的,躲能躲得过么?

对比于这些大臣的分歧,刘明的内室,确是没有什么争论。风平浪静的很。不得不说在张秀儿的内宫军事化管理下,刘明的内室,那还真是高度的统一。观点也是出奇的一致,那就是蔡琰的长子刘振才是应该登上皇位,继承刘明势力的继承人。因为张秀儿有过其父张角被兄弟暗害的经历。故此,张秀儿在蔡琰生下嫡长子之后,就全力培养刘振文治武功,而对那些后来的孩子,包括她自己的孩子刘毅在内,都是引发兴趣,让那些孩子追逐各自的天性爱好。

这些,外面人不清楚刘明的家事,可包括蔡琰在内的所有内眷,那都是一清二楚,这刘振早就是刘明内定的接班人,那岂是可以轻易改变的?对于这种早就明悟了事情,自然也就不会有人有什么奢望了。何况,能有奢望的人,也就是蔡琰和张秀儿而已。可这俩人的意见出奇一致,那还什么可争论的?

不过,内室不得干政。这也是刘明早就订下的家规。故此,倒也没人在此时干扰刘明。包括张秀儿在内。

哪此时的刘明到底在干什么?逃避么?还是说来自民主时代,不想让子孙当这个皇帝?

当然不是了。对于刘明来说,这么多年,刘明在手下那么多名人、贤士的拥护下,对于夺取天下,登上皇位,早就有所觉悟了。怎么可能对此逃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