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乃思良将(1 / 2)

邹润话未说完,邹渊在一旁边兀自急了,山寨眼下缺兵少将的,这回好不容易有人主动打算上山,自家这个大侄子怎么硬把人往外推,他忍不住就要开口反驳,却不料被三位老者抢在了前头。

“大王啊,俺们三个也活了这一大把年纪,恁说的俺们如何不知,只是这眼下年头不比仁宗皇帝那会了。”

“是哩是哩,就连神宗朝的日子也赶不上了……唉……”

三个老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剖白心迹。

“俺们这靠着海,地力贫瘠,累死累活伺候那几亩薄田,一年也打不出几斤粮食,想靠庄稼糊口那是笑话。没奈何,只能靠海吃海,满村的庄户人家除了煮盐就是打鱼。可是煮盐就得向官府交柴火钱、灶头钱等各种苛捐杂税,若仅仅如此也就罢了,可辛辛苦苦煮出来的盐只能卖给官府,官府给的价钱低不说,还总是压着拖着,不瞒恁说,就是去年冬上的盐户钱到如今俺们也没见半文呐!”

“就是就是!他官府不给钱还要强收俺们的盐,这煮的盐又不许俺们私卖,种的粮食又吃不饱……唉,俺们小民百姓恁地苦,呜呜……”

说到动情处,三位老者无不是泪流满面,都将袖子掩着面部痛哭流涕,这边的场景和打谷场上人来人往,扛着粮食喜笑颜开的氛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邹润邹渊也只好一边陪着叹气,一边耐心劝解,老者们稍稍止住哭泣,又接着哀告。

“煮盐做成了赔本买卖,满村人只能凑钱买船下海打鱼,指望着弄些鱼鲜卖钱糊口,可是打鱼就要去官府登记为渔户,当了渔户不仅要交税,还要服劳役!想俺们风里来雨里去,大涛大浪里用人命网上来的渔获,光税钱就舍去了一半。若是如此,苦虽苦,倒也能落得个糊口,可是官府对渔户的劳役实在是太长,一年中要服小半年的劳役,连人带船一走就是小半年,不是运河上跑纲船,就是大海里运货物,一旦有个风高浪急……官府连一文的抚恤都没有啊!”

“这下海打鱼运货可不比种庄稼,那是在龙王爷嘴里抢饭吃啊,去年一年,俺们就沉了两条船,好些个壮劳力都将命撇在了海里,连个全尸都……”

“呜呜,大王啊,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啊……”

前因后果听得明白,邹润这才知道古代的百姓求生如此艰难,邹润无法想象,这还是太平年间的日子,老百姓都活的如此艰难,那若是靖康之难来临,这片土地上的劳苦百姓又会有什么惨无人寰的遭遇?

可能大概也就是后世儒生在史书上轻描淡写的补上一笔“千里无鸡鸣,白骨露於野”吧……

想到此处,邹润长叹一声,拉起一位老者如同枯枝鸡爪般的手掌,感受着掌间老茧摩挲传来的粗砺,他哽咽的点下了头。

老者们见得了首肯,先是欣慰着笑,可笑着笑着却又忽然抱头而泣。邹润知道,他们笑的是村里的一些后生终于可以吃上饱饭,而哭泣的是,却不知这饱饭能吃上多久……

巳时时分,队伍全部收拾完毕,三四十辆大大小小的车子,上面满满当当载着从黄家缴获来的粮食、布匹和财货。除了套上笼头用来拉车的牛马驴骡,其他的鸡鸭鹅猪羊等大小牲畜,能关起来的用箱笼关了,关不下的由喽啰成群的驱赶着,整个队伍庞大而臃肿,但是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托黄家父子的福,回山之际,邹润邹渊也终于骑上了高头大马,回首望着队伍里多出来的三十多号青壮汉子,邹渊早笑出了一脸褶子,偌大的嘴巴从始至终就没合拢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