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全面出击(1 / 2)

机车王 快到终点赶一赶 9460 字 11个月前

恒信科技ceo刘逸群,收到董事长的邮件,指示他修改半年计划,扩充公关团队,在半年内签下尽可能多的小商品品牌,并和种子基金的投资者讨论,给其他投资商放风,半年后开启a轮融资。

机车王紫砂张厂长,收到机车王的电话,指示他在不增加组装工人的情况下,开足一条新机型生产线,2ac产品全面发布。同时继续加速囤积本山矿料。另外将体验班的培训师独立出一个培训部门来,体验班扩大一倍,尽量让更多的手工壶手参加体验班,并尽量延长他们在体验班的时间。在体验班中的独立壶手中招临时培训师,兼任公关,通过他们的家族和师承关系,多拖人进体验班。同时机车王介绍了一位江南大学产品设计专业的一位老师,请他和他的研究生在体验班开设产品设计理论基础课程,体验班学员免费参加。

泥料所长张昊民,收到老板邮件,让他尽可能配合体验班学员的要求,予取予求。同时注意湖滏天青的调砂,是否能代替绿色,另外招几个矿业大学毕业生,着重在江西南昌附近寻找有无低含量的氧化铜共生矿,在湖北大冶附近寻找低含量硅酸铝共生矿,总之探矿的第一原则,离宜兴近,运输成本低。

渠道部开始全面运作,机车王紫砂产品进入超市渠道。印刷一期体验班作品目录,作为礼物分发到丁山壶手手中。同时网上业一起发布,并接受网友评论。

“因为牵涉到名誉问题,我们需要和各位提供了作品的学员签一份协议,在我们的目录和网上,大家需要选择公开作者信息或者屏蔽作者信息,并且选择是否开放网上评论。我们的建议是,如果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呢,就公开信息,这是一个很好的在壶友中提高你们个人声誉的机会,当然如果信心不是很足,那就不要公开,努力做下一个作品。我会建议所有人都开放网上评论,因为即使评论不佳,也可以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无论何时,来自于用户和壶友的评价都是最宝贵的一手信息,对提高自己有着很大的作用,人是在不断跌倒中学习走路的。另外,在产品介绍中,不建议太多介绍自己的履历和资格,也不用花功夫去介绍你为什么这么设计,着重介绍自己设计这个作品想表达的意思,让用户去评价你的创作是否很好地表达了你的立意。当然,我们也会有几个选择项,比如美观感觉,比如总体感觉等等。”培训师和颜悦色地对送展示品的学员说。

最后,第一期有一百多件设计产品送展,从参加过体验班的学员人数来说,达到了7%以上,应该说是比较踊跃的,但是公开署名的只有不到二十人,从这个角度而言,可以说绝大多数匠人还是比较保守的,这也在预计之中。公开署名的人当然包括黄维、顾泽燕和吴倩华三人,三人不禁有点后怕,还好还有十几个人也署名了,否则真是压力太大了。但从设计上来说,三人是所有公开署名壶手中最大胆的,黄维素以光素器制作为名,但此壶却融入了筋纹器和雕塑;顾泽燕虽然泥绘还是属于中国画,但壶体却使用了机车壶,吴倩华虽然还是泥绘,但对行家来说,肯定不是全手工泥绘,尤其是对于色彩的使用非常大胆。而从手工匠人们看来,承担最大压力的是吴倩华,因为黄维作品,还算在传统壶的技术范畴内,没有太出格,顾泽燕的虽然用的是机车壶,但她主要是个泥刻绘工艺师,也在传统内容。而吴倩华的设计就完全是现代设计了,尤其是吴倩华的身份,多少透露了老吴头的立场,这就足以造成暗流涌动了。

三人也都密切注意着自己的评论,评论数远远超过其他展品,都是褒贬占半,算是正常。

黄维的评论大约是这种气氛,大约都是在技术性和思想性上面的讨论:

“能够看出作者有想法,但没有看懂,看了说明以后才懂。”

“技术没得说,筋纹炫技,要说还是传统的技艺吸引眼球。”

“黄维难道是要放弃光素器了吗?”

“光素器的表现形式估计还是弱了点。”

“这就是哗众取宠的作品嘛,匠人还是需要沉下心,要有匠心。”

“我怎么觉得不舒服,有种沉重感?”

“作品应该积极向上,这个太灰色了。”

“设计太复杂了,还是老壶型耐看。”

“这应该算花器了吧?”

“筋纹还是压制的,壶扭用雕塑,在传统器中也常见,两道车辙是线,整体壶型还是注重比例和舒展的。”

“如果卖的话,我会买,集美术、工艺和实用于一身。”

“我也会买,有特色,可以装逼。”

“这个是好东西,我不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得出来。”

“思想最重要,让人看到作者有想法,就是最大的进步。”

“以后有想法的人多了,也就流于一般了。”

“有想法的人多了,才是百花齐放,不至于暮气沉沉。”

“我在想,如果再大胆一点会是怎样?”

“茶壶的创作还是受限制,作者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很不容易了。”

而顾泽燕的评论是这样的调调,似乎没人在意壶体是机车壶:

“这小屁孩很可爱啊,虽然只有个背面。”

“让我想起布鲁塞尔那个尿尿的小男孩。”

“谁能解释一下铭文?春风何故惹杨柳,去年也曾剪碎心。到底啥意思?”

“小屁孩思春的意思。”

“你真幽默。”

“为啥只有两句啊,全诗是什么?百度没有查到。”

“只觉得于‘二月春分似剪刀’有某种关系。”

“好像是作者自己作的,可能水平不到,只写出半首,也可能是茶壶空间有限,只刻得下半首。”

“如果是原创,那要赞的,多少年没见到原创的铭文了。”

“没人觉得这泥绘很舒服嘛?”

“有透视感,但不是西画的那种。”

“有点摄影中用的远近虚化表现,突出重点,应该也算是一种创新。”

“哈哈,小屁孩思春,年年跑到杭州找美女。我理解得没错吧?”

“没人谈谈泥绘的技法吗?”

“嵌绘、堆绘、墨绘、刻绘,基本技法都全了。”

“色彩用得很好,剪影用得很好,这该感谢机车王的泥料了。”

“这是个幽默的设计,轻松自如,黄维那个太沉重了。”

“才女名不虚传。”

“卖不卖?我想放在茶盘上,我会爱不释手的。”

吴倩华的评论则是这样的:

“这什么呀?太现代了吧?”

“看上去很舒服,但不觉得和‘包容’的主题契合得很好。”

“壶型容天,有点着相了,也许其他壶型更好。”

“觉得更像工业产品设计,不像是手工壶。”

“我是女生,我表示我很喜欢这个料子。”

“的确像布料,还是用来做围兜得。”

“这个设计,好像直接用打印机打印会更好。”

“打印机没这个质感,而且,这是通绘,打印那么多色块,透气性会很差。”

“这是泥绘,你看清楚了,色块的边缘和色块交叉部分交代得非常清楚,这很难做的。”

“我也是泥绘的,的确很难。”

“应该使用工具了吧?否则怎么绘得出?”

“用啥工具?我想象不出用什么工具。”

“我觉得用其他方式表达‘包容’可能更好。”

“以这种方式表达包容是最简洁的方式。毕竟还是受到壶型的影响的。”

“如果做成嵌绘呢?跟顾泽燕的那个月亮的做法一样。”

“不好做,主要她有色块的交叉。”

“这么一说,突然觉得颜色有好多,机车王的泥料这么牛逼了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