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第一贡献(1 / 2)

冯纯志预测了未来,展示了自己的才华,然后骄傲的挺起了小胸脯:“属下不才,对天文也略有涉猎,刚刚我上房观察,雨虽然已经停了,但不过是下一场风雨中间的过渡罢了。即将到来的大雨,虽然可能要继续延续1天以上,但强度,已经大不如前了。难道这不是好事吗?”

杨广这才真正的松了一口气:“老天助我啊。”

没有时间睡一个小觉:“我们没有时间休息,我们现在就开始筹划建立赈灾衙门的事,进行我们的科举实验,招募属员。”

冯纯志大喜,总算是办到了自己身上的事了。

于是两个人坐下来,开始研究怎么样办这一场科举。

怎么办,办成多大规模,中间要考什么,怎么考。这都要有一个详细的规划。

现在的杨广,虽然比较熟悉后世的考试制度,但他绝不办八股的那种办法,他要在这小规模的考试实践中,摸索出能够真正选拔出实用人才的办法。不能把这件事办偏了。

两个人不断的商议不断的争论,不断的反驳不断的推翻,整整吵到了又到了晚上,才总算将这场小规模的考试整个流程敲定。

而就在这时候,窗外又下起了大雨,房檐上流下了雨帘。

果然这场雨比原先的雨小多了,在街上灾民一片对老天都咒骂声中,让杨广感觉到,这场雨下的真是贴心啊,真是及时雨呀,老天,真的贴心啊。

叫来随员,立刻将两个人拟定的招生布告交给他们,让他们赶奔江宁各大酒楼茶馆散发。

望江楼,是江宁最大规模的茶楼,老板随和价钱不高。

5个铜钱,你完全可以在这里坐上一天,然后开水管够。

阴雨天气,无事可做,难得清闲,大家就都聚在这里谈天说地。

尤其是一些寒门士子,身份不尴不尬,最喜欢在这里汇集,谈天说地,抒发怨恨不满。发泄自己报国无门的痛苦。

王广维就是这江宁的寒门学子之一,无论是文采和学识,他都自认比那些门阀世家的子弟高到不止一筹。

但那有什么用吗?

即便自己才高八斗,也不会有官员举荐自己入朝的。

冒着雨,拜访了几个高门大家,毛遂自荐,希望他们能够推荐自己。

然而这些高门大家,手中的那几个推荐名额,还想给自己家的子弟留着呢,哪里会给他?

于是处处碰壁,简直是自取其辱。

灰心丧气之后,他就只能决定走寒门士子宿命中的老路——做人家的门客师爷,给门阀大家的公子们做枪手。

门阀大家家学渊源不假,但那些子弟们,已经蜕变到连提笔的力气都没有了,被推荐入朝做官还是要去的,那只能找人代笔捉刀了。

于是这些寒门学子就是最佳的选择。

然而王广维却认为,自己胸中的锦绣学问,怎么能替那帮酒囊饭袋增光添色?心中不平,所以抛弃了这一条路。

还有一条路,就是给各级官府做胥吏师爷帮闲。虽然混不出出身,但也能解决温饱。

只要心稍微黑一些,也能发家致富。

然而官场的黑暗,那些官员们穷凶极恶,气压盘剥百姓,他又看不惯。所以也放弃了这条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