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第三课(1 / 2)

我就是个凡人 抬头黑夜 3532 字 11个月前

吃过晚饭,钱雨夜和任日清说道:“你看见今天两位先生打起来了没?”

任日清兴奋的道:“看见了,老带劲了,那于先生给了唐先生左眼一拳,唐先生给了于先生右眼一脚!拳拳到肉,看的那个爽!就是这书院先生和我想的有些不一样。”

钱雨夜说道:“有啥不一样?”

任日清说道:“我一直以为书院先生讲的是仁义礼智信,却没想到动起手来,也会如此野蛮!”

钱雨夜说道:“野蛮吗?没感觉,我觉得除了两位先生下手狠了点以外,也还好!”

任日清奇怪的看着他说道:“这还不野蛮?哪个书生不是宽袍大袖,那大袖飘飘,儒雅,高贵,你可见过那个书生这样打架?”

钱雨夜老实的回道:“我第一次见书生打架,但是想来,既然是打架,那肯定是什么招好使用什么招,就好像我和赫先生进山打猎,那能一下干掉一只狼,肯定不用两下”

任日清无语的说道:“咱们这时书院,是书生,是文化圣地,不是你进山打猎!”

钱雨夜问道:“有什么区别,不都是想赢么!”

任日清摆摆手说道:“行了,咱不唠这个问题,我还要温习白天的功课。”说完就在大堂内找了一张桌子坐下看书。

钱雨夜见状,耸耸肩膀,拿起银枪出去练枪,心想:好几日没练枪了,这手还有点痒!

走到武场,只见武场上不少人都在修炼,只是大多数人都是练剑。钱雨夜随便找了个地方,就开始练起来。

第二天,来上课的先生却是于正阳。先生身着儒杉,只是这衣服有些皱皱巴巴,有些地方还有油渍,只是身上确有一股潇洒的气质,也说不好是邋遢还是放荡不羁。

于正阳先生走到讲台说道:“我是于正阳,我这学期为你们讲授《孟子》。”说完也不管下边人听不听,就自顾自的说道:“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我给你们翻译一下,孟子晋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不辞千里长途的辛劳而来,是不是将给我国带来利益呢?”孟子答道:“王何必非要说利呢?也要有仁义才行呢。如果王只是说‘怎样才有利于我的国家呢?’大夫也说这段话就是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只见于正阳巴拉巴拉就把第一章读完,翻译完。然后说道:“来,大意已经知道了,现在你们随我一起读!”说完,就带着学生一起读起来。

钱雨夜也随着丁先生朗读,只觉得胸中有一口气,不吐不快。可无论如何,这口气都吐不出来,直到一个学生开始大吼:“啊!”钱雨夜也想随着一起喊出,耳边传来丁先生的声音,说道:“忍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所有学生听后,无论状态,都开始忍耐。随着诵读停止,钱雨夜感觉那股不吐不快之感有所减轻。不久之后,所有学生就都忍耐下来了。看到这,于正阳说道:“你们若能将孟子整篇诵读而能不发,便可养成浩然之气。”

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道:“学生梁云成,请问先生何为浩然之气?”

于正阳答道:““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梁云成有些无语的说道:“先生,我听不懂啊!”底下的学生一起点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