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座谈调研(1 / 2)

莲花乡谣 清歌梵唱 4366 字 10个月前

正月初八,我又一早离开家乡,坐上火车回到了莲花乡。莲花乡党委大院里已经人头攒动,锣鼓喧天,迎面数只秧歌队和旱船队有的左有的右,正面空地上舞龙舞狮,好不热闹。已经有村庄文艺队一早来给乡党委拜年啦。

“过年好啊!”拱门外见面的人都拱着手,相互打着招呼。机关一般干部、村主要干部都要到党政班子领导宿舍里逐个拜年,磕着瓜子、吃着糖,说着过年的话,有人来了就出门让出空间。

我一进党政办,小宋就说,武委员正找你发东西呢。我就拿了张打印纸和笔,出门找文艺队带头的支部书记,登记了来的是哪个村庄,并告诉演出结束后,到党政办领取奖励物品。

接着来到武委员房间,拜完了年,汇报了现在正在乡委演出的队伍,然后准备开始着手发放奖励物品。武委员说,年前我还要谢谢你,工作落实的很好,今天各村庄都来演出,有什么事情就来找我,你快去忙吧。

随着喧天锣鼓,盘龙村舞龙队身穿黄红的节日盛装,高擎着11节的五彩巨龙,辗转腾挪,追逐着火红戴穗的宝珠,或腾跃,或滚动,或盘起或穿插,不断变换各种姿势,时而飞入云端,时而人海破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道路两侧掌声如雷,有观众不由自主地喊好。盘龙村支部文书记站在对过拱门前,正同乡党委李书记说着话,我抽空档跑过去给李书记、文书记打招呼,文书记亲热地说:“新城弟,你得多到我们村去玩啊,过年这段时间,姐净想你俩了。”

李书记也对我说:“年前安排你的这项紧急工作,干得不错!今年来的人多,你和党政办的同志,要按照来的先后顺序组织好各村演出,严防出现一锅粥现象。”“收到!李书记,我们马上安排。”我告别了他们,连忙走回前面。

大院门口又有新来的长厢农用车,跳下来穿着演出服装的文艺队员,正从车厢里卸着表演道具。也有队伍来党政办领了香烟和糖果后,从门口拉着队伍顺着长街向东,到各乡直属部门拜年。

我拿着纸笔逐个队伍记录,是哪个村,来了多少人,文艺队的表演形式等,并告知演出结束后找我领取奖励物品。

拱门外道路两侧人行道上站满了观看演出的机关干部,也有外面看热闹的群众不断涌进来,大院里空间有限,一时人满为患。姚秘书连忙带领我和小宋规范观看人员,组织各村有序开展活动。

把大院道路全部清空出来,作为表演场所,所有新来的村文艺队都等在门口街上,然后一个村一个村地进院内演出,表演完的队伍,我就在门口做好登记,发放香烟和糖果。

一上午忙前跑后,连驻足的时间都没有,遇见面熟的、不熟的机关干部,我都打个招呼。几次看见海莲在人群中玉立的身影,其中一次两人刚好对视了目光,我点了下头,算是打了招呼。

一直忙活到中午,表演队伍才都走了,演出也结束了,人群也都散去了。我到武委员屋里简单汇报完了工作,才回到党政办,累得腰酸腿疼,坐在连椅上侍候暖炉,几名干部围着暖炉说着话。

门口露了一个头,一张白皙的娃娃脸庞上,嵌着一对大眼睛和两只小酒窝,原来是黄春娟,她喊到:“新城,你出来一下。”

“吆,这是有事啊!”信访办的王纪青主任说,“有事!”“真有事!哈哈”两三个人起着哄。

“去去去!多管闲事。”黄春娟怼着众人说,然后抽身出去了,我连忙跟着出来。

站了门口外甬道上,黄春娟回头对我小声说:“新城,魏主席让我来喊你,中午到她家里吃年饭,我和海莲几个人都去。她家住在机关家属院里,就在东面邮电局后面巷子里,吃完饭我们刚好凑手打牌。”

“奥,可是党政办……”我刚要说工作怎么办,就被黄春娟打断了:“不是有小宋么?现在是过年,我们正月十五之前都没有什么事,大家都会聚到一起喝过年酒,而且是一家一家的喝,今天到你家明天到他家,都是住在附近不远的同事邀请,你看吧到中午饭点,我保证大院里人都走没了。”

“那,好吧。”我只好答应,心中又为马上的饭局和要见的人充满了期待。

“走吧,她们早就去了。”春娟说完向外走去,我只好随着她出了大院大门,走着长街人行道去往邮电局后面的机关家属院。“魏主席对象以前也在我们乡工作,去年提拔了组织委员,调到了朱堂镇工作,只有周末才回来。”黄春娟一边走,一边给我介绍着魏主席家的情况。

家属院是一片红砖瓦房,每两间瓦房一个独立院落。在这交通不便的年代,没有公交车,进口摩托车价格都要一万多元,属于奢饰品,买一辆摩托车就相当于成为了一个万元户。已成家的机关干部,特别是单职工、夫妻两地工作的家庭,为了方便工作,都可以在单位免费申请一处院落安置家业。

魏主席家在第一排东面数第三个砖墙门楼,到了门口,里面传出了钢琴伴奏的歌声,“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进到院里,正屋两间红砖瓦房,西侧一间灶房,西南角厕所前,铺着红砖甬道,侧立红砖花坛里种满了落叶的月季和海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