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掌控内外(一)(2 / 2)

“吱呀”一声,殿门不知时机的开了,高宇顺小碎步的开门进来:

“启禀皇爷,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锦衣卫同知李若琏,锦衣卫掌刑千户高文采,锦衣卫千户姜应奎奉旨觐见”。

崇祯正色道:“宣”

然后冲着旁边窦美仪摆摆手,窦美仪行了个礼飘然退出。

不多时,四人鱼贯而入,行礼过后,崇祯却未示意他们平身,几人见没人提醒起来,也不敢贸然起身,便跪在地上俯首等候皇帝问话。

崇祯审视着下面几人,好一会儿,才缓缓问道:

“骆爱卿,最近京师可有事情发生啊?”

“回禀陛下,臣最近未闻京师有何事发生”,骆养性不卑不亢回道。

“哦,那最近几日朕未上朝理事,朝中可有议论啊?”崇祯继续问道。

“回禀陛下,朝中有人议论说,正直国家危亡之时,可陛下却贪图享乐,不思朝政,众臣皆上书规劝,只是司礼监将奏书积压,不呈送陛下,臣肯请陛下严惩积压奏书之内宦。”说罢,叩头俯首。

“哦,那卿也这样认为吗?”崇祯不阴不阳的继续问道。

“臣一心为国,请陛下严惩阉宦,早日临朝理政,现今国家时日为艰,请陛下纳臣忠言啊!”说着又是叩了几个头,听声音竟似带有哭腔。

“奥,”崇祯脸上毫无表情,但是口气却有些不善的道:“以卿之见,若朕不视朝听政,便是昏君了么?”

“这,臣不敢妄言圣上对错,臣只是就事论事啊,请圣上明鉴啊!”骆养性听皇帝口气不善,顿了下,还是硬着头皮说道。

“嗯,朕前段时间听闻,有人告发庭臣,被你拦下了,可有此事啊?”崇祯继续问道。

“这,陛下明鉴,臣身为锦衣卫都指挥使,担负维护朝廷尊严重责,不敢稍有怠慢,那日有刁民欲诬告朝廷大臣,是臣将其驱散,请陛下明察。”骆养性如是说着,但是头上已经冒出了汗,显见有些紧张了。

“嗯,朕还听说,有下属密探,探得某大臣有诋毁朕之言语,向卿禀告。结果第二日,那位大臣就知道了此事,卿以为是谁走漏了风声啊?”

“这”……骆养性叩了一个头,好一会儿才继续说道:“臣委实不知是何人透露出去的,请陛下明察。”

“哦,”崇祯叹了口气,口气缓和了下来,继续说道:“朝中大臣间发生的事,朕一概不知,外面的事朕总是最后一个知道,朕很奇怪,你这个锦衣卫使也毫不知情,或是知情也懒得跟朕说吗?”

骆养性已经被汗浸湿了衣衫,半晌,才复又叩头道:“臣有失职之罪,请陛下降罪。”

“骆养性,你就不想说点别的吗?”崇祯语气凝重起来,缓缓说道。

“臣有罪,臣无话可说,但臣对陛下一片忠心,请陛下明鉴,请陛下勿听谗言啊!”话没说完,已经老泪众横了。

“唉,朕也不想说别的了,你父亲做指挥使时不畏权贵,得罪了魏逆,所以辞官归家,朕登基后,念你父功劳,擢拔你继任指挥使,可你让朕失望了。”说罢,又叹息了一声,目不转睛的盯着骆养性。

骆养性大哭道:“罪臣有负陛下,臣有罪,请陛下降罪。”

“嗯,你先卸了差事,回家闭门思过吧。”崇祯好似很无奈,顿了半晌才说出这样的话。

“罪臣谢陛下洪恩,”说着用双手摘下官帽,平放与地面,又叩头谢恩后说道:“罪臣这就回去闭门思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说罢,爬起来,颤颤巍巍退出了殿去。

随着骆养性的离去,殿中肃杀的气氛逐渐退去,崇祯目光炯炯的看着还跪在地上的三人,三人跪地半天了,许是膝盖有点疼了,不自觉的都稍微倾着身子,样子像是在缓冲一边膝盖的压力。

崇祯望向李若琏,仿佛感觉到皇帝的目光,李若琏低着的头,更低了,似乎想叩头却没叩下去的样子,让人不觉替他着急,“你到底叩不叩啊!”……

崇祯脸上洋溢着一丝笑容,可以说这笑容有点诡异,就像……对了就像是一种嘲笑。

其实不然,崇祯当然不会嘲笑李若琏。

轻咳了一声,崇祯说道:

“爱卿想说什么吗?”

李若琏把头伏在地上,高声喊道:“微臣有罪,请陛下降罪”

“爱卿何罪之有?”崇祯在上面说道。

“微臣见不义而不举,是愧对君恩;见不忠而不能制,是素位尸餐;见不法而不能尽言,是自甘堕落。因而微臣有罪,请陛下降罪!”李若琏说罢,又是叩头不止。

“呵呵,诸卿都平身吧!”崇祯忽然改口说道。

李若琏叩头动作戛然而止,旁边的高文采、姜应奎也同时愣住了,前一秒钟还在兀自浑身颤抖的他们几乎同时抬头望向崇祯。和崇祯的锐利目光一触即离,赶紧低头,不知道该不该起来,于是在下面低着头,用眼睛余光互相瞟来瞟去。

但是李若琏迟疑了一会儿,忽然重重的叩了个头,高呼“谢陛下!”然后爬了起来。

姜应奎与高文采也同时起身,伺立在李若琏下首。

“前日,朕令王承恩去锦衣卫挑选干练人手出京办差(chāi,卿是如何处置的啊?”崇祯转换了话题,问道了前日之事。

李若琏不假思索的道:“臣当日亦在家休养,王公公差(chāi人知会微臣,要找微臣提调人手,初,颇感诧异,后觉定是陛下有所旨意,因而不敢怠慢,匆忙赶到堂署。时,王公公正与骆指挥使堂上闲聊,骆指挥使见微臣,亦言圣上有旨着(zhuo微臣随王公公出京办差,臣心中已知大概,便以生病为由推脱,然后举荐臣之故属千户李茂宸陪王公公同去,王公公慨然应允。”

讲到此,李若琏便住口不语,似是等崇祯问话。

“王承恩外表忠厚,办起事来圆滑老道,倒也可堪一用”心里盘算着,崇祯一时也没开口。

良久,崇祯开口问道:“李茂宸,此人如何?”

“此人世袭锦衣卫千户,十三年,因刺探军情有功被实授锦衣卫千户之职。其人忠勇可嘉,且临阵机变多谋略,时,建虏祸害京师,人,皆不敢出城刺探,为其敢为,且全身而退,是可用之才。”李若琏侃侃而谈。

崇祯点头道:“既如此,待其回京后,卿可引其见朕,到时按功授职。”

“谢陛下,陛下圣明!”李若琏适时的拍了个马屁。

崇祯也不以为意,继续转移话题,问道:“朕有意改组锦衣卫,卿有何想法?”

“嗯……”沉吟片刻,李若琏说道:“愿听陛下旨意,臣定奉旨行事。”

“嗯,锦衣卫原为侍卫亲军,后太祖用于监控群臣寮属,逐渐演变至今。其职能多与东厂重合,实无太大必要,朕欲将锦衣卫一分为二,一部与四营卫合并成立新的侍卫亲军,一部重新整合专司保卫国家重要机构,矿场,以及其它涉及到国家机密和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人。卿以为如何?”

李若琏良久无语……

崇祯也不着急,慢慢等待。

李若琏终于向上拱手一楫,道:“微臣还是没有明白其中关键,请陛下恕微臣愚钝。”

“呵呵,”崇祯清笑两声,继续道:“锦衣卫将大汉将军等这部分职能分出去,专心做保卫与国运关系重大的机构、矿场、涉及国家秘密的工坊如军器局等等,包括保护这些机构本身也要保护这些机构内的关键人员,还要防止别有用心之人或他国渗透刺探机密。”

李若琏若有所思,点点头道:“微臣明白了,但微臣觉得此事并非当务之急啊,如今闯逆势大,建虏也一时不可战胜,烽烟四起,国家危在旦夕;微臣以为应以消灭闯逆为上策。”说罢,跪地叩头然后继续道:“微臣忠言,如冒犯陛下,请陛下宽恕。”

崇祯摆摆手道:“无妨,卿之所思,在朕意料之中。”

崇祯示意李若琏起来,又看了看旁边两位,继续说道:

“闯逆虽势大,不过是造反的农民军而已,自陈胜吴广以来,除本朝太祖外,未闻哪家农民军造反成功过,黄巢势大,最后也烟消云散。他们往往打着均田赋,不纳粮等口号蛊惑民众造反罢了,他们没有整套治国理念,最后不是被宗族豪强势力利用,就是被蛮夷外寇所乘。这正是朕所谓的其不足为惧也,只需暂避锋芒,发布新政,缓和未受动乱波及地区民众的怨愤之气,待天时到来,定摧枯拉朽,一举而歼之。”

“朕所虑者,实是建虏也,其人善战,其性凶残,如建虏利用闯逆之机进犯,急切间诚难与争锋,此为大患也。”

“如今天下大势已成,我大明唯有退保江南以待天时。”

说到这里,崇祯打住不说了,看着李若琏。

李若琏思考了一下,说道:“陛下圣明,微臣也建议南迁暂避锋芒,待天下大势明朗后,再度北伐,横扫六合。”

“嗯,卿有此见解,朕心甚慰。”

“当务之急是稳定朝局,不使大局因为党争及个人私利而崩坏,同时要将我大明三百年来积累的人才、工匠、技术全部安全转移到后方去,这样我大明才有再造之根本啊!”

李若琏用手碰了下旁边两人,率先跪地,旁边两人如梦初醒,一同跪地。

李若琏高呼:“陛下圣明,微臣等愿唯陛下马首是瞻,陛下所班旨意微臣等皆愿誓死遵从,绝无二心,此心天地可表,若有违背定遭身死族灭之天惩。”说罢,李若琏叩头如捣蒜。

旁边二人亦附和盟誓,以头杵地。

崇祯心道:“这李若琏果然不同寻常,多机辩,明是非,且识实务,或可大用啊。”

搞定李若琏锦衣卫就基本可以控制了,因为李若琏不仅在锦衣卫里根基深,而且人缘好,又有领导力,所以搞定他就等于搞定了锦衣卫。

崇祯没有让李若琏三人起身,而是对高宇顺道:“宣诏”

高宇顺展开早已准备好的诏书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锦衣卫都指挥同知李若琏,恭谨任事,举贤不避亲,威利不失节,深得朕心;锦衣卫掌刑千户高文采,锦衣卫千户姜应奎,干练豁达,忠于职守,不畏权势而忘国,实乃国家栋梁之材。今圣上恩旨,加封李若琏五军都督府佥(qiān事,锦衣卫都指挥使;加封高文采锦衣卫佥(qiān事,北镇抚司指挥使;加封姜应奎锦衣卫佥(qiān事,南镇抚司指挥使;钦此!”

圣旨中说李若琏“举贤不避亲”,其实说的是李茂宸就是李若琏的侄子;说的“威利不失节”指的是,当初审问袁崇焕时,皇帝一心要治袁崇焕的罪,让李若琏去审,李若琏详细审查后认为袁崇焕没有叛国之罪,因此据实上奏,当时的崇祯不信,又派锦衣卫刘侨去审,结果刘侨说袁崇焕有罪,因为这个事,当时李若琏被连降两级留用,有人问李若琏,你明知道皇帝的意思,为什么不附和皇帝一下呢?李若琏笑答:“吾不以人命博一官也”。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李若琏的为人本质,这就是崇祯现在要用李若琏的最关键之处。

“臣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三人相继叩头谢恩,口中三呼万岁。

待三人起来,平复了心情后,崇祯开始交代任务:“三位爱卿,回去后立即整顿内务,清理不法,淘汰庸员、亢员。可以去四营卫驻地观摩练兵之法,如法炮制,李卿负责加强京师内外探查力量,京师各方一举一动务必在掌控之中。高卿负责将将锦衣卫、四营卫家眷分期分批秘密南迁广州,记住是秘密南迁,不准惊动京师一草一木。”

见众人应诺,崇祯继续说道:“姜卿待整训完成后率一半精锐之士,分成若干组别,由北向南收拢各地锦衣卫部众同时探访各地精工巧匠及擅长各类奇淫巧技和有着各种奇思妙想之人悉数带往广州安置。”

说完,崇祯看着姜应奎等着他提问。

果然,姜应奎沉吟了一下,说道:“如若这些人不愿南迁,如何处置?”

崇祯淡淡一笑说道:“朕只要结果,不问过程,卿放手去做就是。”

姜应奎叉手答道:“微臣知晓了,定不辱使命。”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