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精彩的人贩子量刑辩论大会(1 / 2)

见那法官不说话。

王晓又问道:“若按法律标准,李朋法官审判无错,你来举报为何?”

“李朋法官违背了院长大人定下的道德建设标准,以道德为主,以法律为辅。”那法官高声说道。

“看来你学的很快,记得也很精啊。”

王晓感慨道:“这么快就用在了打击同僚,排除异己上了?”

“一群狗改不了吃屎的官油子。”王晓厌恶地摆摆手。

让其滚出去。

那法官立刻滚了出去。

脸上冷汗直流。

先前想利用王晓除掉同僚竞争的思想立刻淡了很多。

但同时心里也埋下了对王晓的恨意。

王晓从一堆帖子中找出李朋审判的人贩子案。

仔细看了一遍。

思索了一会。

然后带着帖子出门了。

来到张都升办公室。

王晓将帖子递给张都升。

开口说道:“张兄,看下这个帖子。”

张都升接过帖子翻阅起来。

稍许后,抬头看着王晓说道:“王兄是觉得这案情判罚过轻?”

王晓点点头,轻声叹息道:“当今的律法漏洞太多,我们虽然无权修改律法,但在雄安城我们还是需要做些什么,来推动律法修改进步。”

张都升点点头,赞同道:“王兄的想法我是认同的,具体如何做呢?”

“我打算举办一场论证大会,邀请律法界和普通民众代表参入,由他们进行正反双方辩论”

“我们最终将结果导向重判方向,以雄安城为试点,向整个大唐传播影响力。”

闻言,张都升立即鼓掌欢呼道:“高,实在是高,王兄这招携民意大势,必将成功。”

“自然,民意也是极好用的工具,虽不能一锤定音,但却能推波助澜,用的好能无往不利。”

张都升也是深以为然地点头认同。

于是,两人分头行动。

邀请律法界的知名人士和凡人百姓中代表人物。

经过几天的筹备。

辩论大会准时召开。

今日的法院大殿群格外热闹。

前来观礼的各方人士共达十万人之众。

诺大的法院广场到处都是人。

法院众人在张都升带领下。

花了些时间将观礼的众人安排妥当。

待各方人员落座安静后。

王晓御剑站在广场主席台的上空。

俯视下面十万观礼民众。

沉声高喊道:“人贩子轻重处罚辩论大会开始。”

正反双方辩手就位。

正方:人贩子应处以重邢。

反方:人贩子应处以轻邢。

双方各两名律师辩手和一位民间代表辩手。

先由正方一辩发言。

正方一辩:“人贩子用重邢自古有之,我们大唐立国时律法规定“诸略人、略卖人为奴婢者,绞;为部曲者,流三千里;为妻妾子孙者,徒三年。”可见比我们大唐如今律法严格许多。”

反方一辩:“正所谓时代在进步,以前的并不适用现今,如今大唐国富民众,更该以教化为主,轻量刑法。”

正方二辩:“正是我们大唐民众,更应该用重刑,要知道人口繁荣必然会导致人贩子剧增,继而人口贩卖加剧,如若再处于轻邢,必然会让人贩子付出极小代价,获得极大回报,只会让人贩子更多,人口贩卖更为剧烈,所以当用重邢。”

反方二辩:“人口增多,人贩子增多是必然,既然无法完全杜绝人贩子,我们只有从源头打击,一样能遏制趋势,采取买卖同罪即可,用重邢不符合我们大唐文明社会的形象。”

正方三辩:“反方这是混淆视听,转移辩论主题,人贩子犯的罪不应该由别人去分担,一个社会的文明更不是量刑轻重为标准。”

反方三辩:“刑罚的最终目的不在惩罚,而在预防和教育,死刑更不是万能钥匙。道德评判,也不能代替法律,罪刑相当、轻重有别,才彰显法治。如果不问情节轻重、后果如何、危害大小、认罪态度等,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主张“人贩子判死刑”,无疑简单草率,于情可鉴,于法难符。”

正方一辩:“法律的初衷是补充道德执行标准,而不是一味教育,佛都有金刚怒目时,亦不是何人都渡,人贩子贩卖同类,已经不足为人,不属于教育范畴,主张重邢。”

反方一辩:“人贩子倘若重邢,必将狗急跳墙,伤害被拐卖的人口,如若轻邢,则不会,更利于被拐人口的安全和解救。”

正方二辩:“非也,我们大唐每年被拐卖人口上亿,虽不足整个大唐千分之一的人口,但也是一个极大的数量,这里面被人贩子弄残弄废的儿童数不胜数,在大唐各城都能看到残疾儿童沿街乞讨,难道他们生下来就是残疾吗?不是,是最该万死的人贩子残忍砍断手脚,划破脸蛋所致,试问这样的人贩子还是人吗?不该处以极邢吗?还有哪些红灯区站街女,有几人是自愿的?都是人贩子拐卖后被控制毒打接客,不重邢人贩子,难道去打击嫖客吗?更有被拐后锁在小黑屋沦为生育机器,还被毒打成精神病,这些不是人贩子所造成的恶吗?人贩子就应该处以极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