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 所有官员异地任职(1 / 2)

在众人都在讨论万民伞的事情时,李洵在御书房召见了武发。

这两天武发的锦衣卫因为那幅画,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

百姓们躲在皇帝的万民伞下,锦衣卫并未驱赶,而是和大家一起躲避大雪。

百姓们看到这一画面便想起了皇上之前所说的:军爱民,民拥军。

如今锦衣卫走在北凉城的街头上,百姓们都会热情的和他们打招呼。

“武发,接手锦衣卫以后,你做得非常好。”李洵让武发在一旁的凳子上坐下。

武发小心翼翼坐下,道:“全凭陛下圣明领导。”

“之前陛下说,我们锦衣卫也属于军队的一个兵种,负责守护各地的治安,距离百姓最近,更要和百姓们搞好关系,因此锦衣卫与百姓的关系比较融洽。”

锦衣卫的人也很清楚,他们想要维持治安,不仅仅要靠他们自己,也要靠百姓的配合。

对百姓一定要恩威并施。

一方面要让百姓们知道你的好。

另一方面也要让百姓们明白,一旦谁触犯国法,扰乱治安,锦衣卫便会以雷霆手段,毫不犹豫的将其拿下。

“很好,只要你们让百姓知道,锦衣卫只对付坏人,保护好人,大部分的百姓自然会真心拥戴你们,帮助你们。”

李洵微微点头,武发的适应能力很强,刚去锦衣卫没有多久,就已经明白如何统领锦衣卫了。

“你接下来准备怎么去发展锦衣卫?”李洵又问道。

武发挺直身板,认真道:“陛下,还是按照之前的计划,在各地建立分部。”

“但是臣不要求一下子有很多人,只要求加入锦衣卫的每个人不仅有能力,品德也要好,然后再慢慢的发展壮大整个队伍。”

“前期虽然人少,但是我们与百姓关系搞好,百姓也能助我们维持治安,抓捕犯罪。”

李洵静静的看着武发,他说的有些道理。

“你们除了要维持治安抓捕犯罪之外,也要充当朕的耳目。朕有影密卫,也要有锦衣卫。”

李洵继续说道。

“朕要有明枪,也要有暗箭。共同监督天下各地。”

武发领命称是,便准备退下了。

李洵又叫住了他,道:“武发,在北凉城可有自己的宅院?”

武发稍又尴尬,道:“陛下,臣还没有。前些日子本来是想买一处宅院的,但是现在价格翻了好几倍。”

武发是太后留给李洵的死士,一直以来对李洵忠心耿耿。

虽然之前他做过刺史、司马,但并没有去贪图钱财,一直都在为李洵忠心做事,手里自然没有多少钱。

“武发,宅院的事情就不用担心了,朕会赏赐你一套宅院的。”李洵面带笑容的说道。

武发很是惊喜,赶紧向李洵跪谢。

“只要忠心于朕,真心为朕办事,你们就不必为钱财之类的身外物担忧,你们做了哪些事,朕心如明镜。”

李洵让武发平身,继续说道。

“有功的朕一定会赏,而且不吝啬钱财。”

想要让手下的人忠心跟随你,除了要对他们精神奖励,还要进行物质奖励。

两种奖励联合在一起,他们便会对你彻彻底底的忠心。

对待下面的官员如此,对待天下的百姓也是如此。

李洵一方面给百姓们物质奖励,比如田地、高产的粮食等,另一方面也给他们精神奖励,比如九江郡的忠勇牌坊等。

“李德全,通知三省六部以及大理寺的领头官员到含元殿。”

等武发走后,李洵对旁边的李德全说道。

……

众官员来到含元殿,对皇上的那幅画赞不绝口。

“行了,等散朝之后,你们再来拍朕的马屁吧。”

李洵打断了众人的称赞,道:“此次召集你们来此,为了商讨一件重大的事情。”

官员们立马站直身子,全神贯注的聆听皇上的话。

“这一次清丈土地,朕发现了朝廷用官的一个问题。”李洵停顿一下后说道。

身为吏部尚书的陈玉华,不由得一怔,朝廷用官有问题?他一时半会儿想不出哪里有问题。

自从做了吏部尚书后,陈玉华做事诚诚恳恳,无论是选拔官员还是罢免官员,都站在大公无私的角度上,并未有半点私情。

“如今天下的郡城有一百多个,每个郡基本上都有世家。很多郡的刺史和司马都是本地人,甚至是本地的世家。”

李洵看着在场的众人说道。

“有的官员在当地做官,一做就是一二十年,做了这么久的官,你们觉得他在当地的势力大不大?”

“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大世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家族有人在本地做官多年,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家族谋私。”

“慢慢的他们的家族变成了大的世家,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垄断了底层人的上升通道。”

……

李洵的话传进在场,每个人的耳中大家都静静的聆听。

他们每个人都在底层待过,很清楚李洵所说的这些。

李洵道:“官员们在自己的家乡做官,很容易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影响到朝廷的权威。”

“自古以来,一旦出现地方强、朝廷弱的现象,天下便会出现叛贼。”

“我大明帝国要制止这种事情,因此朕决定:所有六品以上官员不得在本地家乡任职,如无特殊情况,皆在异地为官。”

这个决定说出后,三省六部的人都挺惊讶的。

不过他们赞同皇上的这个提议,这也是削弱地方世族的一种方法。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对官员进行三年一次的考核,有能者上,无能者下。”

李洵继续对众人说道。

“这便是朕今天找你们商议的事情,此事由尚书省领头,吏部尚书陈玉华为具体执行者。”

“你们先制定一个具体的实施细则,定好后送到朕这里。”

众官点头称是,同时也对皇上充满了敬佩。

最近这段时间,皇上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每一次的决定都非常惊人,对国家、对万民都有巨大的益处。

若无强大的魄力,谁敢做这些?

有这样一位英明神武的皇上带领他们,三省六部的官员信心十足,感觉任何事都能做成功。

只要有皇上在,他们便无惧一切,任何阻拦他们的,都会被撞的头破血流!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