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量子通讯卫星(1 / 2)

回到西方军区执政官办公室的李乾随手查看了一下天琴星系的报告发现其中一份标记为普通的报告中提到舰队检测到东方帝国释放的一颗围绕天琴炼狱星轨道中旋转的卫星,舰队并未检测到该卫星有任何的信号发出与接收,初步判断卫星应该为某种测试性质的量子通讯卫星。

为何李乾的星舰编队会把这一事件作为普通事件汇报呢?

这就要从量子通信卫星?说起了。

量子通信的基础理论是量子纠缠,两个相互纠缠的量子其中一个发生旋转时处于【纠缠态】的另一个量子会发生相反方向的旋转,零延迟,无视相隔距离。

如果把量子看成硬币,处于【纠缠态】的两枚硬币如果其中一个是正面朝上,那么另一个就是反面朝上。

假设一个硬币在火星上不断抛出【正正反反】的连续信号,另一枚在土星的硬币则会同时接受到【反反正正】的信号,这似乎很容易就能够生成类似ascii一样的二进制码,信息也就能由此得到传递。

可是如果每次抛硬币是出现正面反面都是完全独立的随机事件,那么就很有可能出现你打算抛出【正正反反】的信号,结果实际出现的却是【正反正反】,另一边接收到的则是【反正反正】,完全是乱码根本无法解析。

这就是最初制约量子通讯的基本难题。

当然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超距离的瞬时通讯暂时无法做到,可是完全随机无法破译的安全通讯却在这个基础上实现。

当然这不是现在需要探讨的问题就略过不说了……

距今约三百年前人类科技终于是把量子纠缠中的随机旋转变为可控形态,也就是说每次抛硬币出现的结果变成可操控的,能够超距离瞬时通讯的量子通信技术真正实现,这也成为人类星际通讯的基础技术。

这时仅仅解决了超距通讯的问题,对于常规意义上的多人互通问题还没有解决。

比如a和b之间的设备实现了量子纠缠,通过相同的编码和解码程序再加上计算速度非常快的芯片,a与b之间实现了超距通讯。

可是这个时候来了个c,他的设备与a和b之间没有实现量子纠缠,那么c和a或者b之间任何一个都无法实现通讯,超距情况下a和b的设备也无法与c的设备之间生成【纠缠态】的量子。

此时量子通讯卫星和量子通讯服务器登场了。

就如同古时候电波通讯的组成一样,量子通信卫星和服务器相互配合形成一条通路,通过服务器的转发与另外一条通路对接形成略有延迟的完整通讯链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