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翻天覆地的夏州文娱界!(1 / 2)

影片中的天空是灰蒙蒙的,地面覆盖着皑皑白雪,人与人之间的对白平淡简洁,舒缓的配乐中透露出一丝伤感,故事中没有救赎,也没有解脱。

这就是《海边的曼彻斯特》带给所有影迷的感受。

在一个简单的故事里,将人性的起伏,真实的戏剧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样的作品,注定在大众视野里评价不会差。

只不过这种艺术片类型的作品,一定会有影迷不喜欢,觉得自我矫情,男主李作的一切太令人恶心,他就不应该得到原谅等等。

可纵观整体影迷在movie上的评分还是相对客观的,在9.6分至9.7分波动。

这样令影迷们无话可说的质量,除了让读者们感慨林秋还是那个林秋以外,就对叶致远的《控方证人》更好奇了!

前三日,《海边的曼彻斯特》在夏州的票房依旧处在一个爆炸的状态,毕竟是林秋新作,现在夏州内部应该没有谁的路人粉能够比林秋或者是老贼更多。

单单是前三日就超过了二十亿本土票房。

可是从第四日开始,因为文艺片的类型,导致票房的增长趋势还是呈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不过即便这样,《海边的曼彻斯特》本土票房预计依旧达到了50亿以上,这就是林秋超然的影响力。

现在林秋的片子,在夏州完全属于40亿打底,60亿正常,70亿小爆,80亿大爆!

九州各地,《海边的曼彻斯特》票房成绩都还可以,都在林秋的预期之中。

指望这种类型的片子,去横扫九州影院,达到多么恐怖的票房是完全不现实的,好在九州各地对于这部电影的赞扬都是真实的,口碑极佳。

……

“林秋是不是自此就转入艺术片领域了?”

“电影大师很多都是艺术片领域的,不过说实话,我还是更想要看一些商业片,商业片的画面,戏剧冲突都更强烈,哥们是野猪,有点吃不了细糠,《海边的曼彻斯特》是我惟一一部在电影院里差点睡着的电影。”

“不管林秋拍什么类型的电影都支持,林秋为夏州电影做的太多了。”

“搞不上林秋在瞄准奥斯卡呢?”

对于艺术片以及商业片的讨论,其实自从《这个杀手不太冷》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只不过林秋自己一直没有太在意,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商业片比艺术片要保守不少。

为追求票房利益,势必要沿袭之前电影成功的一些“规律”,可对艺术电影而言,一个点子只在一部电影里,或者其中的一个片段里就够了,像是《海边的曼彻斯特》这种“走不出去”的内核点子,再被创作第二次,影迷们大概率就不太买账了。

艺术片,高雅,逼格,在影迷群体中可以当作谈资,攀比的工具,至于电影本身到底给他们感受如何,搞不好都不重要。

实际上不管什么电影,能够欣赏便好。

林秋现在正在拍摄的这部作品《当幸福来敲门》就不能够叫做艺术片,属于剧情片的范畴,因为故事的剧情内容转折,要比《海边的曼彻斯特》这种类型的艺术片多很多。

若要问,将剧情,商业大片,文艺感结合的最好的一部片子。

林秋的答案只会有一个——

《泰坦尼克号》。

没有之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