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采石仙人酒,夜读茅山道士书。(2 / 2)

神归妙道 唳华亭 6441 字 2023-05-19

“虽然修行此法根基远比常人扎实,但这后面的法你需自己去尘世中悟!”

“敢问师傅,为何说此法需得从尘世中悟?”沈清渠不解地问道。

文元真人摸了摸胡子笑着说道:“上月有一居士,自以为被这尘世所累,这乱世所误,慕名求道,想要到观中修行,你明心师兄批八字告诉此人说他入不了道,我罚他到灵官殿跪香,你可知为何?”

“弟子想不出来,烦请师傅解惑!”

“祖师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论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地狱道,万事万物皆在道中,谈何入不了道。”

“修行之人,需过情关,断情根,此举并非要你像广福寺的和尚一样长伴青灯,而是做到我即无心与他人却又心系他人。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想必能有契机悟出后续心法。”

沈清渠思索片刻,终究还是不愿离去。

“平日里随众师叔师兄们下山到百姓家里去做法事,也常在香客家歇脚,看到听到了许多光怪陆离的事,多有感触,师傅我可以从这其中体会,只求师傅不要赶我下山。”

文竹真人笑道:“非也非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累土。万千劫难,你得置身于内方才得以体味,方能念头通达,才可入天人!”

“江南有一惠山,山中有一老和尚与为师是多年好友,此番历练可先行此处,他会给你方向的。”

“师傅还与佛教高僧是故友?”沈明渠一脸惊讶。

“须知我道教有三千六百旁门,佛教八万四千旁门。旁门中也有成道的,更别提正教修士。个人有个人的样子,人家心正,结识也不为奇怪。”文元真人解释道。

“可…师傅……”

“明初,去吧,去吧!”

言罢,文元道人的身影渐渐消散,独留沈清渠呆滞在原地。

晚课过后,沈清渠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大坛子黄精酒,和众师兄弟喝的伶仃大醉。

次日,天还未亮,趁着众师兄还在熟睡时,沈清渠挎上收拾好的包袱,先是到三清大殿拜过祖师后,又绕到客堂后朝文元真人的卧房门前重重磕了三个响头。

“师傅,今日弟子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归来,明初定时时铭记师傅教诲,勤于修行,扶危济困,弟子不在,望师傅珍重!”

听着脚步声渐行渐远,房门内正熟睡的文元真人忽地睁开眼,从床塌上坐了起来。喃喃自语道:“莫怪为师心狠,大世将至,道宗弟子中你悟性最高,这万千的劫难终究还是得落到你身上。”

“此去人间一行,既出云宫,可依碧霞,附和春风,虽一人独行,亦醉其中!师傅不必担扰,我去去就回!”

抬眼一瞧观里山上的景色,山下是一片云,山上亦是一片云,日色的薄暮在这两片云中间夹杂着,被夹杂的还有观里的几座大殿,沈清渠趁着月色下了山。

藏经阁上众师兄弟望着明初远去的身影,眼里止不住的担忧。

明钏戳了戳身旁的二师兄,一脸焦急道:“明成师兄,你说明初师兄这趟不会有事吧,如今这天道无常,乱世将启。要不我们去劝劝师傅,让他传迅把明初师兄给叫回来。”

“嘘,别说话,你往那边瞧!”二师兄打断了正说话间的明钏。

明钏顺着二师兄指的方向看去,一道清瘦身影正站在远处的崖石上注视着离去的少年。

山谷下那道少年身影渐行渐远,依稀能听到有风吹来的歌声。

“自古花无久艳,从来月不常圆。

任君堆金积玉,难买长生不死。

飞禽可有千年鹤,世上稀逢百岁人。

生碌碌,死忙忙。

要觉何时觉,想长哪得长。

浮云烟锁雨,无事叹炎凉。

说什么功名富贵,夺啥子锦绣文章。

需信到头终是幻,必然限尽梦黄梁。

三皇五帝归何处,历代功卿在哪方。

但看青史上,谁能免无常!”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