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练兵(一)(1 / 2)

葬明1627 启文居 5387 字 2023-05-21

洪承畴确实是个守信的人,不管是不是对于杨兆心存拉拢之意,当杨兆的需求报上去后,洪承畴直接大手一挥就照准。

这样的做法让李昌龄颇为不解,甚至还有所怨愤。

“参政为何如此看重边兵一队?何况还是夜不收,又非精锐,何须如此重视?”

洪承畴却充耳不闻,直接以:“本官督陕西军粮,此事自有决断,将军无须多问。”一句话就给李昌龄顶了回去。

不仅如此,洪承畴还召见了王元化,对王元化敲打了一番,先是肯定和夸赞了王元化此次南下的功劳。

然后突然话锋一转,提点他不要以为自己不知道李乾的首级是怎么拿到的。

王元化闻言,大骇,当即跪地请罪,磕头如捣蒜,心中则是暗恨杨兆不已,认为是杨兆将此事捅给洪承畴。

洪承畴却也没有要惩罚他的意思,只是告诉他,保举他做守备的上书已经上去了,凭借他跟三边总督的关系,此事自然是不会有问题的。

但是作为回报,自己要单独为杨兆提供军粮,王元化不得从中作梗,否则,便以虚报军功办他。

这话品出来就是两个意思了,第一层是要王元化认清楚情况,懂得如何选边站。

至于第二层,则是敲打王元化不得去找杨兆麻烦。

王元化也不是傻子,都是老油条了,虽然嫉恨杨兆被洪承畴的器重,但也只能指天发誓,表示自己绝对没那个胆子去对洪承畴亲自批下来的军粮动手动脚。

看着如此“乖顺”的王元化,洪承畴也颇为满意。

虽然深知王元化的秉性,但洪承畴也不觉得这有什么,这个时代,杨兆这样的人是少数,王元化这样的人是多数,这也是为什么洪承畴青睐杨兆的原因之一。

动动嘴唇,帮杨兆扫清了官面上的障碍后,洪承畴又召见了此番护卫自己的把总,艾万年。

对于这个人,洪承畴也是相当青睐有加的,艾万年是陕西米脂人,跟一般的武夫不一样,他是廪生出身,后来考中了武举,这前途可就大不一样了。

这个人也是洪承畴此番在陕西看重,有意带上历练一番,至于其前途自然是不可计量的。

“麾下参见大人!”艾万年对洪承畴很是尊敬,这个福建来的大人没有架子,熟读兵法,待他是极好,发自内心来讲,他是非常尊重洪承畴的。

洪承畴也没有跟艾万年弯弯绕绕,而是单刀直入,直接点明了自己找他来的主题。

“杨兆你见过,此人练兵颇有一套心得,假以时日,成就不可估量,此番他寻本官要本官助他练兵,本官答应了他,但此人太过迂直,本官亦得派个得力的人去,旒华(艾万年字你是廪生出身,军中知兵者,无出你右者,本官欲图以你去,以为如何啊?”

艾万年闻言一愣,啥?让他去跟着一个管队练兵?这不是折辱他吗?虽然说他把总也只堪堪比管队高一级,但他是武举出身啊!

武举什么概念?这番镀完金回去,当即就可以升守备或者都司,三十岁出头做到参将都是一点困难都没有,不犯大错,做总兵是必然的。

那杨兆是什么身份?边军夜不收!最低贱的士卒,让自己跟这种人去学练兵,岂不是纯纯折辱他?

艾万年脸上阴晴不定,他是决计不愿意去学杨兆练兵的,但洪承畴的意思他又不好违背,一时之间,进退维谷了起来。

洪承畴看出了艾万年的犹豫,起身对着艾万年说道:“本官非是要折辱你,杨兆是奇才,你也是,多学些总归是好的,此番南下结束,回去便可以提都司了,趁着机会历练一番,才是真。”

话语里明着说历练,但都司两个字咬的确实极重,到这个地步,艾万年要是还不懂洪承畴的意思,那他这个廪生也是白读了。

于是深吸一口气,拱手朗声道:“大人的命令,万年无有不从!”

洪承畴满意的看着艾万年,一把握住了他的手,哈哈大笑了起来。

次日一早,艾万年便带着一百多个士卒,直直来到杨兆的营帐处报道。

浩大的声势,把高保权他们都很是惊了一跳。

“娘勒,这姓艾的不是把总嘛?咋来俺们这儿了?指挥把总,那老大你岂不是相当于守备官了?”高保权颇为自豪的打趣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