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练兵(三)(1 / 2)

葬明1627 启文居 4339 字 2023-05-23

如果说前面那些训练军纪和协同力的方式让艾万年摸不得头脑的话,那么接下来杨兆对于作战技巧方式的训练就更让艾万年大跌眼镜。

到了明末这个时节,火器已经大范围出现在了战场上,从西方到东方,冷热兵器的混用已经俨然成为了军事领域的主流。

也是在这个思想的促进下,方阵战术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应有,这并不局限于西欧,东方同样如此,明军已经开始运用长矛方阵作战了,而满清也是差不多,甚至比起明军更进一步,已经点出了野战重炮的科技。

因此在训练这中,明军大部分也强调方阵作战,以及跟火器的配合作战,典型的便是后来孙传庭经略陕西时常用的战车配合火器的战术。

可杨兆却完全不这么做,因为他对这支部队的定义就不是要去正面对敌,特种部队便不应该跟敌正面交锋,而是应该取巧取胜,否则特种部队的意义是什么?

所以,杨兆的训练不重长矛,不重刀剑,只重短刃搏杀。

这种训练方式对于艾万年来说,确实超前了些,他忍无可忍之下以此质问杨兆。

杨兆确实淡然解释:“我练此兵,以技巧取敌也,岂需要正面争雄?”

艾万年不能理解,便算是洪承畴也有些看不懂,但洪承畴还是信杨兆的,勒令艾万年不许干预,让杨兆放手去做,他也想看看杨兆能练出个什么东西来。

杨兆将训练的方法仔细的写了出来,交给了赵平戎,让他按照上面的方法去进行训练。

对于特种部队的训练,其实杨兆在后世根本很少接触,唯一的接触都是在网上或者电视剧,电影之中,但得益于穿越之后在战场上的厮杀,让杨兆对其中很多东西有所感悟,将二者一结合,便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东西。

最基础的东西便是隐蔽,杨兆下令受训士卒都穿上他设计的“网甲”,所谓网甲就是用麻绳编制,然后在上面附上枝叶藤蔓,同时杨兆下令所有的服饰都必须采取暗色调,鲜艳的眼神都被取缔。

再往脸上涂上伪装的油彩,然后让他们躲入丛林之中,如此一来,极难发现。

在明末的优势之一,便是绿化那是相当的好,伪装起来实在是容易,但麻烦也有,蚊虫跟蛇鼠是对伪装最大的威胁,而杨兆的训练大都集中在要士卒们面对蚊虫蛇鼠的侵袭保证绝对的冷静。

当然,最后这个问道解决得益于赵平戎,他突发奇想,让人寻来许多雄黄粉,然后涂抹到士卒的脸上和身上,果然自此以后蛇鼠很少来侵扰,训练的进度也因此大大加快。

除掉伪装,还有短刃格杀,之所以采用短刃,一方面是便于携带,另外一方面是便于隐藏,若是拿着长矛隐藏就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但所谓一寸长一寸强,短刃无疑限制了士卒的单兵搏杀能力,所以训练他们的短刃搏杀能力尤其重要。

好在军中的王文耀深谙此道,便让他来做了总的教头,教以一些搏杀的技巧,然后让他们捉对厮杀,淘汰其中成绩较差的。

经过几轮筛选,一百三十人淘汰的只剩下七十人了。

除掉了搏杀,还有追踪狙击,以及战场救护,没错杨兆第一次引入了系统化的战场救护这个思路。

在明末的军事领域,无论东西方,都是没有系统的野战救护体系的,消毒、看护、治疗这些都是不成体系的,这也导致了非战斗减员非常多。

杨兆在《练兵小得》中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论述这个问题,明军聊胜于无的战地救护体系,让杨兆触目惊心,在边镇的时候,他就亲眼目睹了因为救护不到位,消毒不合理而伤口感染生蛆,痛的满地打滚是伤兵。

在《练兵小得》中,杨兆提出了系统的护理的体系,包括草药囤积,包扎手法,开水消毒,按时清创,截肢保命,甚至还通过他的经验之说,提出了五到六种对治愈刀剑伤极为有用的草药。

杨兆也曾将自己的想法上书洪承畴,希望洪承畴在明军中推广,但被洪承畴婉拒,在洪承畴的观点里,士卒跟消耗品没什么本质上的分别,犯不着废这个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