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妥协(2 / 2)

这一次,因吏部有李邦华坐镇,却是出奇的强硬,不论士子们如何大闹,始终没人理会。

没有门路的,眼看着现实无可更改,只得硬着头皮前去赴任。

而有心思活泛的,则是开始寻找门路,看看能不能有个留京的机会。

当然也有一些立志报国者,从名单中看出了新帝改革的决心,喜孜孜的前去赴任。

士子们只顾着为选官之事闹腾,对于朝中的人事变动并不太关注。

原兵部左侍郎吕大器升任兵部尚书,加都御史衔,出任两广总督;

瞿式耜升任兵部左侍郎,从应天府调至兵部;

原河南道掌道御史祁彪佳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苏松;

原太仆少卿万元吉升任右都御史,巡抚凤阳;

原山西道监察御史沈宸荃进苏州知府、兼苏松兵备佥事;

……

十几个人员的调任,在那些底层的士子们看来,似乎是无关紧要。

但不论是东林清流、抑或是江北军镇,却都大为震动。

新帝分明是有意施恩,提拔一些看起来可靠的人。

最主要的是,这些人员的调动,根本就没有经过内阁的廷推,都是由吏部推荐之后,新帝直接拍板,根本不给内阁反对的余地。

偏偏新帝又把这里面两个最显眼的位置,两广总督和兵部左侍郎,都交给了东林的清流。

以史可法为首的内阁自知得到了好处,自不好驳回皇帝的旨意。

而作为外任的马士英,虽然位高权重,在朝中的势力着实有限,根本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

除了东林和马士英之外,这里面还有高悌推荐的两个人。

一个是原吏部右侍郎张捷,当年因与周延儒、温体仁友善,被免去官职,如今搭上了高悌的这条门路,又原官起复。

另一个则是原山东监察御史金声,年初托病辞职返乡,得了高悌的召请,升任左佥都御史。

因是高悌的人,当朱慈烺强加到铨选的名单当中时,还惹了李邦华一阵牢骚。

朱慈烺也有自己的无奈,眼前的现状,不由得他不向高悌妥协。

如今他虽登极为帝,然而在南京这边,与孤家寡人也差不了多少。

身边能用的人,除了李邦华之外,所能依仗者,也唯有高悌了。

是以虽对高悌此人多有防备,他还是很干脆的答应了高悌的推荐。

只盼着高悌能守信,这几个月内,能够帮助他组上一支千人的内卫。

眼下的情势,唯有手握兵权,才能占得一丝主动。

第一次用手机扣了一章,总算能发出来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