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机会(2 / 2)

哪知朱慈烺对他的方略并没有太过重视,两人聊的最多的,反而是书法和字画。

作为一代书画大家,王铎听到了无数的溢美之词,对于朱慈烺的夸耀并不迫切。

每个文臣心中都有一个入相的执念,王铎自然也不例外。

若是能在有生之年入阁拜相,辅佐幼主再造中兴,足可慰平生夙愿,名垂后世青史。

但皇帝却并没有给他文臣的地位,却给了他身后荣华,这让王铎郁闷不已。

当然,个中苦闷只有王铎一个人清楚,怎么说也是当朝唯一的三公,几日之间,到王铎府上拜会的亲朋好友络绎不绝。

加上王铎平日交游广阔,如今又有显赫的身份,自王铎到了南京,几乎有大半个朝廷的官员都来和他套过近乎。

这样的形势之下,没有人注意到,就在南京以北二百里的淮安府,正在清查一起仗势欺人的案件。

更不知道,区区的一个淮安卫盐城所,会在大明掀起多么大声浪。

案子的起因很简单,在去年年中,从北边传言,说是李自成的大军正在攻打京师,不日就会南下。

李自成和张献忠的恶名,可谓是家喻户晓。

尤其是这两股匪军,每到一地,都会大肆抢掠富户,将当地的官绅杀个一干二净。

许多富户都恐慌了起来,纷纷低价抛售田产,换些之前的细软,一路朝南,投奔亲朋好友去了。

然而在一个月之后,北边又传过来消息,说是李自成接受大明的封赏,做了大明的永昌王。

不仅没有什么贼寇南下,随着李自成回西京,还撤回了中原的兵马。

当初那些逃走的富户,才知道是虚惊一场。

眼看着风平浪静,到了年底,许多陆续又迁了回来,继续做起了土皇帝。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淮安府盐城县的一个李姓佃户,当初瞅准了机会,低价买下了东家的十亩水田耕种,还签下了地契。

然而刚刚插下了秧苗,前东家又打道回府。

眼看着自己的田产所剩无几,那东家如何能吃得下这等大亏,当即就靠着威逼强抢,将原本属于自己的田产抢夺了回去。

那东家姓唐,原本是盐城县数得着的大户,有钱有势。

此番逃亡,为了守住自己的财物,又招募了不少流民,当做身边的护卫多数人。

面对着唐大户的蛮横无理,多数人只得暗暗吃了哑巴亏。

这李姓佃户却是气不过,眼见着自己的半生积蓄就此化为乌有,就去了盐城县县衙,状告唐大户仗势欺人。

不告状还好,这一惊动官府,当即就惹恼了胡大户。

唐家在当地纵横多年,势力盘根错节,岂是一个佃户所能抗衡?

当日知县便以李姓佃户私通反贼为由,将其全家打入县衙大牢。

知县甚至连案情都没有上报,只等着找个机会,让这一家人死于非命。

好巧不巧,正逢上恩科临近,这李佃户同村的一个秀才去淮安府赶考,有感于李佃户的遭遇,便写了一封状子,交给了自己的蒙师,淮安府训导阮佶手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