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变通(2 / 2)

钱谦益此话一出,其余几人皆是不悦。

刘宗周霍地站起身,沉声问道:“受之何出此言?是说我们几个不知变通吗?”

“起东兄,我是在和各位分析时势。”

钱谦益也是站起身来,“西顺两股贼寇鏖战四川,建虏大军陈兵淮安,不过是眼下的事儿,可朝廷无可用之将,国库无可发之粮,所谓内忧外患,说的就是咱们的大明。苏松乃京畿腹地,又是富庶之乡,一旦乱起来,各位想过没有,其后果会是如何?”

听到这里,顾锡畴失神的脸上突然亢奋了起来。

“就算苏州乱起来,那也不是咱们挑起的!咱们也不是没有上疏,可架不住总有些势利小人,为了一己之私,撺掇着皇上施行暴政,这才让局势一发不可收拾。乱起来也好,让皇上好好看看,满朝文武,到底谁是忠臣,谁是奸臣!”

“九畴!咱们都是出自苏州,还有族人要在苏州府过活。若是再像去岁那般的民乱,宗祠毁弃,骨肉分离,你我于心何忍?若是建虏或是闯贼再趁此机会挥师南下,我大明定然疲于应付,甚至面临国破家亡的危险,到那个时候,以建虏之残暴,闯贼之贪婪,那些田宅家产,又有何用?”

姜曰广干笑了两声,朝钱谦益挥了挥手,“受之言过其实了,南京眼下重组了京营,可不是去年那般空虚。苏州离南京这么近,稍微有风吹草动,京营朝发夕至,岂容乱民做大?九畴且放心,无论如何,苏州也不会乱起来的。”

钱谦益却是偏过了头去,假装没看到姜曰广的示好。

“实话和几位先生说吧,此次钱家的举动,虽非老夫撺掇,可也正是老夫的心中所想,自古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若想安居乐业,稳定才是第一要务。皇上的目的很是明显,就是想让我们出些银粮,解决当下朝廷的困境,换回苏州一府的安定,私以为,这是眼下最好的结果了。”

几人都不再言语,毕竟这是钱家的家事,钱家也实实在在的给朝廷补缴了一大笔的银子和粮食。大家族做事,有自己的原则和考量,他们这些外人,也不好指责太多。

张慎言深深的看了钱谦益一眼,浑浊的眼中全是黯然之色。

“受之,老夫如今还记得,万历三十八年的庚戌科,那个意气风发的探花郎,让老夫羡慕至今。”

张慎言口中的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正是两人当年一同考中进士的那一年。

钱谦益是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而张慎言却是三甲一百一十八名,赐同进士出身。

进士和同进士一字之差,却是天差地别。

大明官场的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同进士没资格进翰林院考庶吉士,自然也没有入阁的可能。

是以张慎言虽做到了正二品的左都御史,却是难以进入内阁,这也是他仓促致仕的原因之一。

对于一个立志入阁拜相的文人来说,这自然是一辈子的遗憾。

听张慎言说起了年轻时候,钱谦益也是颇有感触,抚了一下鬓边的白发,叹道:“唉,金铭兄,一晃卅年过去,陈年旧事还提他作甚?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卅年碌碌,浮浮沉沉,哪还有什么意气风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