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甘薯(2 / 2)

若说赵世平之言只是片面之词,蒋德璟、方岳贡和宋应星俱是见识广博之人,连他们都对甘薯毫无异议,看来这甘薯确为非常之物。

“如各位先生所言,甘薯口感润泽,还容易种植,又便宜实惠,日后在大明推广开来,岂不是造福万万百姓?”

宋应星当即道:“皇上圣明,这甘薯喜温畏寒,三四个月可见收成,若是能将甘薯在各省推广开来,哪怕遇到旱涝,百姓也少受饥馑之苦!”

蒋德璟和方岳贡却是互看了一眼,过了几息,方岳贡道:“甘薯虽是好东西,但想推广开来,却并不太容易。徐公做《甘薯疏》,力证甘薯的好处,然而穷耗十数年光阴,南直隶种的最多之处,只有松江府而已。究其原因,最核心之处,便是此物无利可图。”

蒋德璟接着道:“四长所言,可谓一语中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自古流传广者,往往伴有巨大的利润。这甘薯易种,产量又高,难以入市交易,是以只可用来果腹,却无任何获利的价值。不说那些占地众多的大户,便是升斗小民,更愿种稻米棉桑,以换取银两,而这甘薯,只能种在田间地头,聊胜于无而已。皇上若是想要大力推广,不妨先从军屯里的流民入手,一旦百姓见其便利,自会跟风种植。”

蒋德璟的话,一下子打开了方岳贡和宋应星的思路。

宋应星眼前顿时亮了起来,“还有山东和河南!中原长年战乱,百姓食不果腹,此物简单易种,若是能移植到中原之地,定然会造福万民!”

方岳贡道:“对!眼下苏州和淮扬都安置了不少的流民,户部正愁着该如何安抚,若是能种下甘薯,三个月之后见了收成,就不必为他们的生计担忧了!臣这就和松江知府杨士聪行文,让松江府送过来一批种子……对了,宋侍郎,种这甘薯,是要种子的吧?”

“甘薯的果子便是种子,将薯块埋于砂土之下,一旬便可出苗,待幼苗渐成,剪其枝条插入土中,也可生根长大。”

宋应星娓娓而谈,足足说了一炷香的时间,突然意识到这是在天子驾前,说这些农事,似乎是有些失礼,不由讪讪笑道:“徐公的《农政全书》里写的甚是详细,臣就不一一备述了,总而言之,这甘薯种植起来很是简单,若皇上不放心,可让松江府再送一些懂农事的人一同过来。一旦甘薯遍布四海,皇上拯民降谷,足可比肩于稷王。”

当着朱慈烺的面儿,方岳贡和宋应星很快就敲定了移植甘薯的方案,接着便各自回衙安排。

朱慈烺的心情甚佳,连夜让礼部追加了封赏。

赵世安的武荣伯爵位不变,加封赵世平为锦衣卫指挥使,赵家嫡长子为锦衣卫千户,赐南京城外田庄,以作赵家在南京的资产。

在千秋节之前,皇帝封赏皇后的娘家人,不论在谁的眼中,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御史们自然没有把这样的琐事放在心上,依旧紧盯着宗藩的事情不停上疏。

朝野纷乱之时,福王和潞王齐齐抵达了南京,暂时被安排在聚宝山下的别墅之中。

出乎朱慈烺的意料,随着福王、潞王一起到达南京的,还有一个唐王朱聿键。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