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同心(1 / 2)

第259章 同心

“哎呀,我的尚书大人,眼下国库是什么样子,地方上是什么样子,您也一清二楚。这连着好几年,宗室的俸禄都没足额发了,远宗的一些宗室子弟,少了国家的奉养,连饭都吃不上了,哪里还顾得上规矩不规矩?再这样下去,他们就要来京城讨饭了!”

李邦华再也忍耐不住,厉声喝道:“前之,这是君前奏对,不可失了礼数!”

张捷忙缩回了头,又变回了那副唯唯诺诺的样子。

朱慈烺对着李邦华挥了挥手,说道:“先生不必动怒,张侍郎虽然急切了一些,毕竟是为国所虑,说的倒也是实情。宗室的问题,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各大藩挥霍无度,国家不堪重负,那些远宗子弟却衣食无着。更有如晋王、衡王这般的宗藩,世受百姓供奉,一旦遭遇敌情,不惜牺牲一城百姓出城降敌。两位先生,今日你们的话皆有见地,回去之后,按着你们的想法出个宗室授官考核的细则吧,待朕见了唐王,和他再商议一下。”

李邦华知道朱慈烺的脾气,凡事谋定而后动,一旦下定决心,那是无论如何也劝不回的。

方才话里话外的意思,分明是早就做好了打算,只得叹了口气,和张捷一起出了奉天殿。

随着千秋节的临近,在内阁的努力之下,御史们的声音被压了下去,关于衡王献城投敌之事,没有几个人再行提起。

但通政使司那边却依然是我行我素,对宗室的非议,朝野之中一直没消停过。

六月十一,太仆少卿田仰上疏,称连年大战,国库空虚,各宗藩身为宗室子弟,却只顾享乐,于国无益,宜重启先帝的宗室改授方略,在宗室子弟中选贤任能,激发忠义。

这封奏疏当即在朝臣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许多官员以祖宗成法不可轻动为由,齐齐提出反对。

当然,上自皇帝藩王,下到翰林孝廉,都非常清楚。

所谓的祖宗成法,不过是个借口。

真实的原因显而易见,朝野上下,就那么多的官职,若是宗室子弟可以轻松授官的话,必将挤占读书人的位置。

朱慈烺任由着这些人吵闹,就在田仰上疏的第二日,出城亲迎福王、潞王、唐王,满朝震惊。

以堂堂的一国之尊,不惜屈尊纡贵,出城亲迎藩王,足见对宗室的重视。

群臣不由揣测,难不成,皇上真的要一意孤行,重用宗室子弟?

朱慈烺的重视,并非只体现在出城亲迎上。

自三位藩王携家眷住进会同馆安顿之后,朱慈烺便赏下了各种皇家用具,以示与众不同。

礼部官员日夜候在会同馆里,时时听候吩咐。

三位藩王入宫觐见时,朱慈烺更是派了自己用的仪仗,放在前面开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