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领悟(2 / 2)

而对于朝廷来说,不费吹灰之力获得了这么多的钱粮和田地,又避免了和这两家闹翻,算是各得其所。

最主要的是,两家不约而同的向朝廷服软,让其他处于观望的大户豪绅心中惊惧。

在两家的影响之下,看起来最难处理的松江府,清查军屯反而异常的顺利。

不过半月的时间,松江卫和金山卫就收回了上万亩的屯田,松江府也得了几十万石的粮食,还有数十万两税赋。

这在南直隶十四府里,可谓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随着松江府清查军屯的结束,在整个南直隶持续了三四个月的清查军屯,也进入了尾声。

有了粮食和土地,涌入南直隶的几十万流民,被妥善安置在了军屯的庇护之下。

这些人有一少半留在了淮安和扬州,其余大部分则是分散在苏州府、应天府和常州府等处。

突然得了这么多的人口,南直隶境内,原本松松垮垮的卫所突然忙碌了起来。

上到户部、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下至各府县、各卫、各所,都有自己的事情做。

户部忙着调拨粮食和种子,兵部忙着核对人员,五军都督府则是将新收拢的土地整理成册。

到了下面的府县和卫所,则是趁着眼下的时节劝课农桑,让流民尽快投入到了种田的节奏中。

当然,这些新安顿下的流民,安的都是军户的身份,除了日常的种田之外,还要抽出时间训练,以作地方守备之用。

怀远侯常延龄还从流民中选了一万多身强体壮者,编为一营,安置在南京城外的大校场,准备着训练上三个月,便将这些人扩充到京营中。

唐王朱聿键那边的动作也很是迅速,先是选了十几个近支宗室子弟充斥在宗人府里,整理宗室的名册。

接着便以宗人府的名义,公布了宗室改授的细则,通过吏部和礼部将细则发至全国各地。

伴随着流民的安置,已经有数百名宗室子弟,以经历、知事、镇抚、百户、千户的身份散入到各处卫所之中。

哪怕这些宗室子弟再不堪,大多数都有宗学的经历,不说满腹经纶,总能识文断字,在见识和认知上,比卫所那些寻常的军官要好上许多。

朱慈烺有理由相信,若是假以时日,待各省宗室改授完毕,有宗室子弟编入的卫所,必然能成为拱卫大明的基础力量。

十几日下来,朝事上的顺遂,让朱慈烺大为宽心。

可对于有些人来说,这样的情形,却是始料未及。

尤其是那些还等着朝廷乱套的人,眼见着原本属于他们的位置,或被其他人替代,或者干脆被裁掉,这才醒悟了过来。

原来,没了他们,朝政不会大乱;

原来,没了他们,阉党依然安分守己;

原来,没了他们,百姓照样吃饭过日子;

原来在皇上的心目中,他们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般重要。

领悟到了这些,许多人顿时不淡定了。

怎么说他们也是出身于江南的名士,他们可以不做这个官,但万万不能容忍,皇上如此轻视他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