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天数(2 / 2)

随着建虏退回黄河以北,大明在河南的战事告一段落。

但在河南的北部,战事非但没有完全消停下来,反而是愈演愈烈。

前日收到督师堵胤锡的奏报,建虏和闯贼围绕着怀庆府鏖战了八九日之后,目前闯贼退回到了山西,不过据堵胤锡的估计,闯贼困守在山陕将近一年,已然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为了下一步的生存,必然还会肆虐河南。

鉴于河南府总兵李际遇的身份,堵胤锡向朝廷请旨,请求恩结李际遇,并向河南府派出官员,进而分化李际遇的势力。

针对堵胤锡的奏报,朝中有了不同的意见。

以礼部尚书钱谦益为首的一众官员,以为大明在河南刚取得了大捷,是联虏灭寇的最佳机会。只要能一举歼灭闯贼,报得国仇,哪怕是和建虏隔河而治,也是可以接受。

而以吏部左侍郎张捷为首的一干官员,则是主张趁着北直隶空虚,集合全国之力挥军北上,必能一举将建虏驱逐出关外。

毫无疑问,钱谦益的论调在士子当中占据了主流。

据说这几日城中的墨然居内,每日都有士子大肆宣讲,述说和议的好处。

当然,作为朝廷,并不会被舆论所左右,尤其是朱慈烺掌握了政事大权之后,一向不理会那些士子的呼声。

今日把内阁召来,就是想借着堵胤锡的奏疏,听一下几个内阁重臣对于局势的看法。

然而话不过刚起了个头,高弘图还未将堵胤锡的奏疏念完,四夷馆那边便派人进宫,说是建虏派了人送国书。

两军刚在河南结束战斗,建虏这突然送来了国书,朱慈烺和内阁惊讶之余,不由猜测起建虏的用意。

左右内阁都在,朱慈烺索性命四夷馆将人召到宫里来,看看建虏到底有何企图。

清军此次派了两人为使,正使佟图赖,汉军镶白旗都统;副使高珩,建虏所任命的礼部侍郎,另有随行护卫六人。

八人进了奉天殿内,却是满脸傲气,在打量了一圈之后,站直了身子,便将目光停在了朱慈烺的脸上,等着朱慈烺说话。

这在大明规制当中,可是大不敬的大罪。

方岳贡最先忍耐不住,当即斥道:“尔夷狄之人,见我大明君主,何以如此无礼?”

佟图赖冷哼一声,说道:“明国崇祯皇帝遭流贼之难,陵阙焚毁,早已亡国,尔失国之人,何敢自称大明?我大清恭承天命,才是中原的正朔。”

佟图赖说完,斜眼看向了身后的副使高珩,拉长声音问道:“高侍郎,你以前是大明的官儿,你说说,我说的是不是正理儿?”

高珩本是崇祯十六年的进士,其后考入了翰林院,等着朝廷授官时,先是遇到李自成攻破北京,做了一段顺军的官,其后清军攻破北京,又投到了清军的治下。

此次佟图赖南行,特意点了高珩陪同,一来是为了羞辱南京的上下官员,二来则是给江南的这些士子做个样子,让他们看到投清大有可为。

听到佟图赖发问,高珩脸上有些不自在,不过还是忙不迭的答道:“都统大人说的是,大明国祚已尽,如今乃是大清的天下。”

佟图赖等的就是这句话,遂摊手笑道:“听听,这可是你们汉人自己说的。你们的大明,早就随着崇祯皇帝一起归天了,此番皇上派我来到江南,就是为了点醒你们,让你们知道何谓天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