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文臣与宦官的对撞(2 / 2)

资明 大能猫丶 11184 字 2023-05-16

刘大夏最鼎鼎有名的事情,莫过于坊间谣言的他于成化年间烧毁郑和下西洋的资料一事了。

刘大夏自正德皇帝登基后,短短几个月内多次上书正德皇帝,希望正德皇帝削减各个卫所中宦官的势力。

可正德皇帝不止没有削减各个卫所中宦官的势力,甚至还在最近向各个卫所中加派了宦官的数量。

刘大夏最近一直在绞尽脑汁的想办法将宦官从卫所势力中剔除,让卫所成为完全由兵部掌控的部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刘大夏来说,前两项早就已经完成了,

如今刘大夏将阉党从军权中剔除看做是实现自己治国这一人生目标的手段之一。

以此为终生目标的刘大夏,依靠兵部尚书的职位之便,在京城附近安插了不少眼线,为的就是寻找阉党的缺陷,好攻击阉党。

当然,身为弘治三君子、楚地三杰的刘大夏,每天忙的要死,是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管理这些眼线的,他只是将寻找阉党缺陷、攻击阉党的任务分配下去,

真正去上书攻击阉党的,是刘大夏麾下无数的敢于“实话实说”的言官。

这名眼线急匆匆的刘府的一个小侧门进入了刘府,寻找还在挑灯夜读的言官们。

住在刘府内拥簇刘大夏的言官不要太多了。

按照明代规定,朝廷其实为所有京城的官员都统一修建了住宅,理论上这些言官都可以免费住在这里面。

可这里是有了正式官职的官员才能入住的地点,所以很多原本家境还不错的官员,在考取了功名却还没有官职的时候,以家境贫寒住不起客栈为由,入住在了京城各大官员的府邸之内。

哪怕等到他们有官职傍身后,他们还是可以选择继续在这些官员的府邸之内短暂居住,

巴结他们这些考取功名等待官职的进士的人多了去了,但刘大夏可是兵部尚书,如果有的选,谁不想巴结巴结兵部尚书呢?

刘大夏是天顺八年的进士,同年担任庶吉士。

身为翰林院前辈、六部尚书兵部尚书、弘治三君子、楚地三杰的刘大夏,他的一生就是所有文人墨客的终极目标,对于这些初入官场的小角色来说,如果能借此机会获得刘大夏这艘大船庇护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对于刘大夏来说,只是给这些已经有功名、随时可能入朝为官的人提供了一处住宅与简单的食物,就拉拢了大量的进士、举人,将这些潜力股拉入了自己的阵营之中。

就算这些人将来与刘大夏分道扬镳,刘大夏也赚取了一个帮扶大明穷苦读书人的美名。

只不过刘大夏只帮扶有了功名即将当官的穷苦读书人,不帮助连举人都考不上的读书人,

这叫有选择性的帮助贫困家庭。

读书人也是哪怕家里腰缠万贯、良田万顷,也对外宣称自己是因为贫寒住不起客栈而入住各位大人家,

这叫有选择性的变成贫困家庭。

这种特殊的贫困家庭,不是人人都能当,也不是人人都能帮,但却是人人都想当。

得益于这种简单的利益交换关系,刘大夏的府邸内住了不少已经获得功名但没有官职的进士以及刚有官职不久的京官。

那名看到了王资、杜勇与门候百户冲突的眼线,走到了一个刘大夏府邸内的新科进士的住处门前。

这间房内,住着一个清秀俊郎的俊郎子,名为严嵩。

严嵩是弘治十八年的乙丑科进士,为二甲第二名,也就是总排名中的第五名。

拥有这种科举成绩的严嵩,已经被任命为刘大夏曾经也担任过的一个职位——翰林庶吉士了,

有了庶吉士官职的严嵩其实早就可以搬出去住了,但对于权柄有些渴望的严嵩为了更好的融入大明官场,决定尽可能久的留在刘大夏府中,与刘大夏多走动走动。

此时的严嵩正一个人坐在灯旁,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已经获得庶吉士职位的自己,却没有得到刘大夏的重视。

之前严嵩以举人身份入京时,就与十余名举人一同入住了刘府中,

经过会试之后,留在刘府内只有包括严嵩在内的几名贡生了,没有考上贡生的,都很自觉的离开了刘府。

现如今殿试已过去了四五个月,殿试成绩也早已经公布,留在刘府内的考生也只有两三名进士了。

严嵩是其中成绩最好的一个,刘大夏不主动与严嵩搭线的原因很简单,是为了避嫌。

如果刘大夏早不联系这些考生、晚不联系这些考生,而是偏偏等到严嵩高中进士、被任命为庶吉士后,才主动与严嵩搭线,反而显得刘大夏广开府邸容许读书人入住有些太过于功利了。

身为兵部尚书的刘大夏,真的缺一个庶吉士的下属吗?

刘大夏只需要稳坐钓鱼台,放任这些考生入官后自由发挥,等到有考生成为大鱼后,再以当年借宿之情联系,才物有所值。

包括严嵩在内,未入官场的考生们,误以为只要入住了刘府,就是刘大夏的人了。

可刘大夏却是一个老谋深算的四朝老臣,他才不认为住进来的考生就是自己人,是有用的才是自己人。

如今还没有成为一代权臣的严嵩,并不懂这些官场的弯弯绕,只能一个人呆坐在座椅旁,思索着自己如何能榜上刘大夏这艘大船。

随着严嵩思索时间的推移,严嵩的房间也成了所有寄宿在刘大夏家中的进士中,唯一一个还留着灯的房间。

眼线看了看四周围漆黑的其他房间,就走到严嵩房门前,敲了敲严嵩的房门。

“严大人,我有重要之事要禀告严大人。”眼线用压低了的声线隔着房门对严嵩说道。

严嵩一听,以为是刘大夏终于要联络自己了,急忙兴奋的打开了房门,

房门外,眼线站在门槛之外,月光挥洒在眼线的背后,让严嵩看不清眼线的正脸。

严嵩大开房门后,那眼线却一直一动不动的“呆站”在原地。

“还不快进来说话?”严嵩不理解面前的眼线为什么不进门说话。

“严大人有所不知,小的从小体弱多病,不适合进入大人的房间内说话,怕给大人染上了多病的晦气。”眼线也有些奇怪,严嵩连入门费都不肯给,还怎么卖给他情报?

“哦,原来如此,那我们就在这里说吧,你说,你有什么事情要告诉我?”严嵩现在还是一个刚刚从苦读生涯中走出来不久的进士,满脑子还是文人墨客眼中的报效国家与治理天下。

就这样,严嵩这个书呆子站在房间口,等待眼线开口说重要的事情。

两个人就这么大眼瞪小眼的互相看了快一碟茶的时间,严嵩没有“开窍”,眼线也没有说话。

眼线又看了看刘府内的其他考生,确认了其他的进士都已经入睡后,有些无奈的继续站在严嵩房间门口,继续等待严嵩的“开窍”。

终于,眼线等不行了,他还要到“情报费”后,借着自己的职位之便去勾栏快活快活,哪里有闲情雅致在这里一直等严嵩“开窍”。

“严大人,我这情报还是从手下人口中获得,他家里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三岁孩童,最近他发妻还得了重病,全凭这条消息救命,您看?”眼线直接明示严嵩——不给钱我怎么说?

严嵩听完眼线这番话,才想起了父亲在自己出发前对自己的一番“叮嘱”,也明白了这个眼线今天来是干什么来了。

严嵩从怀中掏出几张大明宝钞和几两碎银子,放在手中问眼线:

“你那手下家里需要多少汤药费救治发妻?”

“差不多就这么多吧。”眼线伸出一只手,也不说要多少钱,全看严嵩给多少。

眼线可是知道,不说多少才是要价最狠的方法。

严嵩先是将手中几十两的大明宝钞全部给了眼线,眼线依旧伸着手一动不动,严嵩又将三五两的碎银子压在了大明宝钞的上面,眼线还是无动于衷。

严嵩心里咯噔一下,又有些无奈的从荷包里要出一块银元宝,放到了眼线那手中,眼线在手里掂了掂银元宝的分量,又用嘴咬了几下,才心满意足的走进了严嵩的房间内,还帮严嵩关紧了房门。

为什么眼线敢这么有恃无恐的“勒索”严嵩?

庶吉士大明多了去,每次殿试结束后,总有成绩优异者被选为庶吉士,可这些庶吉士能不能当上大官,就两说了。

刘府的眼线大多数是和刘大夏能攀上点关系的下人,一个庶吉士还真不够这些下人放在眼里,宰相门前七品官,现在大明没有宰相,内阁也不是一个实际的官职,刘大夏的六部尚书一职就是大明官职的天花板。

眼线身为刘府内的重要下人,也算一个六七品的官吧?

更何况哪怕是刘大夏从眼线手里得到重要情报,都要酌情给下人一些奖赏,严嵩他一个庶吉士,还是刘府的外人,凭什么免费获得眼线的情报?

这些眼线都机敏的很,真正特别重要的情报都直接越级给刘大夏了,只有像今天这种眼线也摸不清楚到底有没有用的情报,才找严嵩这种“门客”。

眼线进入严嵩房间内,严嵩才看清了这个贪得无厌的男人的面庞,

但看严嵩清楚这个男人的面庞又有什么用呢?

感谢一个直接迅速的芜湖打赏的2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