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王资搬家(2 / 2)

资明 大能猫丶 9301 字 2023-05-16

“夫君,我们要住京城了吗?真的吗?”沐儿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不敢相信自己一个乐籍的贱人居然能住进京城。

“当然是真的了,还不快快收拾收拾。”王资笑着拍了拍沐儿的小脑袋,叫她快去收拾东西,准备进京城。

上百名锦衣卫帮王资扛着几箱东西,排成一条长龙,从宣武门进入京城,向紫禁城地安门外的东海酒楼走去。

如果在这时候在搬家队伍最中央的王资与妻子沐儿,做起乐户的老本行在搬家队伍中吹拉弹唱一番,在不知情的人的眼中,这个队伍和迎亲娶亲的队伍也差不多。

王资用自己那双长有厚实老茧的大手,拉着沐儿那双也长有厚实老茧的小手,手牵着手走着。

自从进了京城后,路上的沐儿就东看看西瞅瞅,恨不得把自己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都贴到路上路过的那些宅子上。

这可是沐儿第一次见到如此干净整洁的道路。

一路上好几次要不是王资及时拉住了沐儿,沐儿可能都直接撞墙上了。

一行人走着走着,王资牵着沐儿手的同时,问起了杜勇一个他很关心的问题:

“杜大哥,今年京师外聚集的流民怎么突然间变多了好多?往年的流民数量可是连今年的十分之一都没有。”

“王兄弟是想听真话还是官话?”杜勇听到王资问他这个问题,故弄玄虚了起来,杜勇要想办法加深自己对王资的印象,就故意用了这种说话方式。

“这还有官话和真话两种说法?”王资有些好奇了,为什么京城外聚集的流民多了还能有两套说法?

“那当然了,别说流民数量多少的这件事了,任何一件事在京师这地界内,都有官话和真话两套说法。”杜勇看王资已经被自己勾起了求知欲,就继续说道:“咱们兄弟俩,我肯定把官话和真话都告诉你,但是不知道王兄弟你想先听哪个?”

“是想先听真话,还是想先听官话?”杜勇继续问王资想先听哪一种话。

“那我就先听听官话吧。”王资倒是想先听听,官话是什么?

“官话就是先帝驾崩而新皇帝被宦官蒙蔽,导致百姓民不聊生、衣不遮体、流离失所,这些百姓只能从自家地上离开,成为流民了。”杜勇一脸不屑的向王资说起了流民大增的官话版本:“这就是现在大明达官贵人,特别是文臣那帮软蛋们的说法。”

“那真话是什么?”王资听着杜勇那不屑中又带有一丝丝咬牙切齿的口气,就知道他们锦衣卫一定知道这些流民数量大增的真相。

“真话就是今年大明流民数量其实和往年没什么区别,只是因为现在文臣们与他们老家的亲戚通气了,叫他们把流民引导向大明的京师。”杜勇可是情报网通天的东厂千户,什么情报能搞不到?

最顶流的那些文臣,例如刘大夏等人,他们一般是不会干这种龌龊事情的,

干这种事情的都是依附于文臣体系下的人,例如:勒索严嵩的眼线下人,文臣老家的亲朋好友。

这些下人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都是一等一的人精,他们也懂得“一荣共荣”的道理,

反正大明年年都有因为收租收税而产生的流民,告诉流民们京师有圣上可以庇护他们,万一流民们来京城后得到圣眷多活几日,对于下人来说不也是一间“功德事”吗?

等到流民涌入京城附近地界后,只要文臣们不傻,都会向皇帝上报流民是因为宦官当道才大量出现在京城附近的。

“大明每年都有这么多流民?”王资听完杜勇所说的关于流民变多的原因的“真话”与“官话”后,就更加好奇了,为什么大明每年都能有这么多流民?“杜大哥,给兄弟我讲讲,这么多流民是如何产生的。”

“这可就说来话长了。”杜勇看着王资那副满脸求知欲的表情,也不藏着掖着,直接说出了流民产生的原因:

“首先,每年七月一般是粮食收获的日子,也就是夏收。”

“大明每年收两次农税,就是夏季税和秋季税,夏季征税在正常情况下,都是在夏收后向农民征税。”

“可任谁都知道,庄稼不是每年固定时间成熟,夏收每年的时间也不固定。”

“朝廷容许各地征税官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收税时间。”

“于是各地负责征税的官员,就借着这条规矩的漏洞,经常在夏收和秋收的前几天就开始征税,”

“可王兄弟你说,夏收还差几天,整整一年没收入的农民,拿什么交税呢?”

王资听到杜勇说到这里,就什么都明白了,在心中感叹了一句: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王资表面上却还是装作不明白的样子,向杜勇问道:

“杜大哥可能有所不知,我就是一个贱籍出生的贱人,从来没有耕种过地,哪里知道这些,还请杜大哥继续说。”

“咳咳。”杜勇看着王资那一脸的求知欲,也很满足,认为自己已经在王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咳嗽了两下,继续解释道:

“那我就继续说了。”

“这时候没有余粮的农民们,官府是不可能给他们借粮的,他们只能选择借当地大地主的粮食来缴纳夏税,反正夏收也没几天了,到时候再还上就好。”

“这地主的粮食就好借不好换了,九出十三归都算利息低的,七出十六归在大明都算常见。”

“可没办法,面对迫在眉睫的夏税与近在眼前的夏收,无依无靠的农民只能认了这高昂的借贷利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久而久之这些农民早晚会因为这些高利贷而越来越贫穷,到最后,只能选择卖地给地主来上交赋税。”

“很多人在卖地之后,虽说不用交地税,可还是要交人头税。”

“他们卖地的时候,地主才不管上面有没有即将成熟收获的庄稼,只按普通地皮来收购土地。”

“由于他们卖出的土地是按廉价的“空地皮”出售,所以导致这些农民很多时候获得的卖地款都不足以支付自己家家人的人头税,他们也就只能选择当一个流民,四处流窜了。”

“这时候如果有人告诉这些流民,京师有圣上管他们的话,他们当然会向京师方向涌动了。”

王资听完杜勇说完这一切关于京师流民的前因后果后,发现和自己最开始猜测的也差不多。

同时,王资也猜到为什么杜勇没有上报这种事情。

很简单,身为锦衣卫世袭千户的杜勇,自己的家族也是大明的一个大地主,他怎么可能拆自己的台?

王资牵着沐儿的手微微用力,现在王资心中有些不爽,不爽这些大明的地主这样的欺压百姓。

“哪有这样欺负百姓的!”

“还让百姓当起了流民,真是暴殄天物!”

“这些数以万计的流民,都是白花花的劳动力,就该给我的王氏工厂打工。”

“流民兄弟姐妹们,你们等着,我王资一定竭尽全力,用最快的速度建设起王氏工厂,让你们都进来打工,体验全年无休、每天只工作八个时辰的福报生活!”

对浪费劳动力的士大夫们痛斥了几句后,王资在心中立下了一个无比伟大的《解放流民劳动力宣言》。

感谢硒钍小影为沐儿打赏的1点

咱家在此替沐儿谢过大长腿的小影姐姐打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