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王大善人招工(2 / 2)

资明 大能猫丶 9063 字 2023-05-16

“……”

当天,几乎所有来自大明各地的灾民都来王资的粥棚底下报名当员工了。

傍晚,王资见快到宵禁时间了,就从万千灾民不舍的告别声中,抽身而去,回到了京城里面。

忙碌了一天的王资赶在宵禁前的最后一刻回到了家中。

王资一回到东海酒后的后院,也就是自己的家中,妻子沐儿就走上来服侍王资。

“夫君,水已经烧好了,先洗澡吧。”王资有天天洗澡的习惯,沐儿就天天帮王资烧水。

“嗯。”王资点了点头,拒绝了沐儿帮自己脱里衣,就向浴室走去。

妻子沐儿帮王资脱掉外衣后,看见只剩下里衣的王资,沐儿不由得哭了出来。

“沐儿,怎么了?”王资有些奇怪,自己这个老婆最近越来越奇怪了。

“是沐儿没用,是沐儿没用……”沐儿一边哭,一边骂自己没用。

“沐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沐儿这一举动更让王资不解了?

“啧…夫君与我成婚三四年了,我却未能为夫君产下一子。”沐儿哭到上气不接下气了,捋顺了呼吸后,才对王资说道。

沐儿看着王资的里衣都被汗浸湿成了黄色,又想起这几天夫君王资的所作所为,

王资现在可是京城数一数二的大善人。

“我听街坊邻里们说,夫君这几日天天开棚放粥,是全京城第一个接济灾民的大善人,夫君如此心善,一定可以感动上天,咱们二人这么久都没有产下孩子,定然不是夫君的问题,肯定是我这不争气的肚子。”

沐儿说罢,就又开始锤向自己的肚子。

王资则是伸手阻止了沐儿对自己肚子的敲打,摸了摸沐儿那颗小脑袋,对沐儿说道:

“没必要这样,我不是和你说过吗?我有一种家传秘药,等你二十岁的时候,一定能让你给我生个大胖小子的。”

“夫君,不能现在给我吗?”沐儿再一次向王资请求这种产子“秘方”。

“不能。”王资摇了摇沐儿的小脑袋,看了看沐儿那尚未发育的身体,拒绝了沐儿的再一次请求。

“真的不能……咯咯……”

为了转移话题,王资挠了挠这个为生娃发愁的小女孩的痒痒肉,王资知道沐儿最怕痒了。

“咯…夫君别闹。”沐儿咯咯咯的笑了几声,就在愁苦与幸福中,睡了下去。

王资走向浴室,痛痛快快的泡了个澡,换了身干净衣服,回到寝室之中,搂着小女孩,稳稳的睡了下去。

紫禁城内,正德皇帝和几个宦官一起玩着从王资那里买来的新游戏——“麻将。”

“二筒!”

“陛下,您最爱去的那家酒楼的掌柜的,这几天天天放粥施善,而全京城,他是第一个去给灾民放粥的,一定是受陛下的天子之气所感染,才会如此心善。”

一名宦官打出了自己清一色的筒子胡牌,给正德皇帝喂牌。

“红中。”

“说的没错,我看陛下走到哪,哪里就是大明最好的风水宝地。”

正德皇帝对面的宦官更狠,自摸十三幺都拆了。

“六条。”

“而做陛下的对手,就没什么好果子吃了,你们看看,我都打了四个暗杠了。”

这个宦官最狠,清一色十八罗汉都全打了。

正德皇帝摸起一张麻将,用中指仔细体会麻将上的纹路。

摸到一半,正德皇帝突然眼神一亮,看来是摸到了自己想要的牌。

“啪!”

“自摸三万!”

“屁胡,一家二两。”胡了一个最小胡的正德皇帝根本没注意到,他最后摸得那张牌根本不是三万,是二万。

“胡的好,陛下,真乃真龙天子!”三名牌搭子宦官顺势对正德皇帝吹捧道。

三个宦官都选择性失明,没有拆穿正德皇帝将二万摸成三万的事实,三人默契的将牌打乱,掏出二两银子交给了正德皇帝。

“不打了不打了,天天就赢,真无聊。”

正德皇帝也不想打了,打麻将这个东西,有输有赢才有意思,一直输或者一直赢,都没什么意思。

正德皇帝又想起了那个在麻将上完全赢过自己的男人了——东海酒楼掌柜的王资。

“你们刚刚一直说的那个掌柜的,是东海酒楼的那个王资?”正德皇帝向身边的三人问道。

“是啊陛下,他现在可是京城里口有皆碑的大善人。”

“朕好像也听过,昨日出宫微服私访的时候,就连青楼里的姑娘都说京城出了个大善人,叫王资。”

“陛下,这种真大善人,不比那些虚伪的文臣要好?”

“你们说的没错,是要比那些龌龊事一堆的文人好多了。”

正德皇帝摸了摸自己的龙冠,心中对文臣的膈应又更胜一筹了。

正德皇帝又看向了麻将桌上的饼子牌,若有所思的说道:

“这王资也算的上一个奇人了,只用着日常吃的的大饼就告诉了朕,皇帝与文臣的真实关系。”

“这么看来那些天天只知道抱着书卷胡乱教书的先生,都是一些空有笔墨的花架子。”

“更重要的是,王资还这么心地善良,灾民来到京城附近后,第一个开棚发粥。”

“可惜他没什么功名,不然朕一定要让王资当内阁首辅、甚至当丞相,然后朕去策马奔腾,将暴元余孽全部剿灭。”

当然,正德皇帝也知道自己说的只不过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胡话,

别说让一个乐籍的贱人当官了,哪怕只是让王资获得功名,全天下的文人都会第一时间造反。

在除去王岳后,正德皇帝现在对文臣这帮子虚伪的人越看越不爽。

正德皇帝在被王资用“大饼理论”启发后,回到乾清宫后也没有第一时间就下令除掉王岳召回刘瑾,而是去翻阅史书了。

正德皇帝最佩服的人中,除了太祖、太宗两位马上皇帝外,就是唐太宗这位大唐的马上天子了。

正德皇帝也记得唐太宗曾经说过:“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于是正德皇帝翻阅历史,要证实或者证伪王资说的“没有千年的皇帝,但有千年的世家。”

正德皇帝不翻历史还好,一翻就接连的反感文臣世家。

华夏千年兴衰,有大量从汉初流传到宋末的的世家就不说了,最让正德皇帝反感的是——不论是汉末还是宋末,真正到了生死存亡之际,用生命报效国家的往往是勋贵武将,

文臣也有以死明志的,但是以死明志的文臣占文臣总量的比例实在是太低了。

绝大多数文臣都会在朝代更替之际,将家族看的比国家更重要。

坏消息:阳了

好消息:重阳感觉没第一次阳难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