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云山暮归图(2 / 2)

此画水墨淡雅,用笔娴熟,构图严谨,古朴清丽,深得元四家绘事之法,山水与人物融为一体,绝非凡笔所能画就。

此画竟然有画名,在画的右上角写有《云山暮归图》五字楷书。

下有草书一行,绘《云山暮归图》赠友陈正年,乙亥八月正秋,邦达。

旁边有两枚钤印,上为“董邦达”三字白文印,下为“东山名士”朱文印。

董邦达,字孚存,号东山,进士出身,乾隆朝重臣,书画名家,历任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礼、工、吏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翰林院掌院学士,两任工部尚书,一任礼部尚书,谥号文恪。

曾参与《石渠宝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鉴》等著录的编纂修订。

其善山水,取法元人,远师元四家,近学清初四王,善用枯笔,勾勒皴擦,后又参考董巨画法,天姿奇高,画工超绝。

董邦达最有名气的是被列为三董之一,有诗词赞其:“东山学士家法良,北苑元宰分毫芒”。

在华夏书画历史上姓董的名画家共有三位,分别是:董源,董其昌,董邦达。

董邦达虽然名气不如董源与董其昌,但亦是顶级的大画家,有清代国朝第一手的美誉。

清史稿上是这样评价董邦达的,邦达,山水源于董源,巨然,黄公望,墨法得于董其昌,自王原祁后被推为大家,久直内廷,进御之作,大幅寻丈,小册寸许,不下数百。

三董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既为官员亦是字画名家。

董邦达也是如此,他属于乾隆皇帝特别倚重的一位重臣,他考中秀才后并没有继续考举人,而是选择了教书,雍正元年贡入京师,任七品户部行走。

雍正十一年董邦达为庶吉士,这是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在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

庶吉士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也为皇帝讲解经籍,因为能经常在皇帝面前露面,可以说是未来内阁宰执的备选之一。

果然,到了乾隆二年董邦达被授编修,到了乾隆六年已经是侍读学士入直南书房了,这已是实打实的天子近臣。

之后,董邦达仕途通达,成为宰辅之臣,并被乾隆钦赐“紫禁城骑马”。

除此以外,董邦达还是多位清代名家的老师,比如纪晓岚,钱维城等。

董邦达夫人去世后,纪晓岚作为董邦达弟子为师母写下挽联:

富春江万古青山,阡表长留,慈训能成贤宰相;

听雨堂九年绛帐,食单亲检,旧恩最感老门生。

董邦达与《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也是至交好友。

相传,当初京师有一人家,得黄公望七幅山水画,想请人再仿一副,配成双数,然后遍访京师名画家,都不能如愿,后得知董邦达的名气登门求画。

董邦达深得大痴山水精髓,只用了数天时间就画了一幅仿黄公望山水画,与那七幅画挂在一起真假难辨。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长子董诰更厉害,历史上斗和珅的并不是刘墉与纪晓岚,而是董邦达的长子董诰。

董诰,乾隆二十九年中举,第二年会试就名列一甲第三,也就是探花郎。

乾隆大笔一挥,将其改为二甲第一,二甲第一称为“金殿传胪”,属于形降实升。

历任庶吉士、编修、工部侍郎、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等,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钦赐“紫禁城骑马”。

其中文华殿大学士就是宰相。

董诰死后六天,嘉庆帝亲临祭奠,赠太傅,赐谥号文恭,入祀贤良祠,并下旨为董诰建“董公祠”。

“大叔,您可是姓陈?”沈愈抬头问道。

中年人点点头:“正是姓陈,我叫陈赤侠。”

“没想到贵祖上还与清代著名大画家董邦达是挚友。”沈愈赞了一句。

陈赤侠叹了口气:“惭愧啊!”

“没有什么惭愧的,谁家里都可能碰到难事,陈叔,不知道此画您想卖多少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