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八大山人真迹(2 / 2)

“没问题。”

李惠芸娇笑着走到会客室,给老宋搬来一把椅子,然后站在沈愈身边,静静的看着他鉴定字画。

沈愈现在的心神全部都在画上,这画唯一的缺点就是太破了,也许是被虫蛀鼠咬过,破破烂烂给人一种随时都会变成一堆废纸的感觉。

沈愈发挥脑洞,也许这画一直挂在那户人家的墙上,因为过于残破,被做局的人买下了,但做局的人也没仔细看,然后被宋伯误打误撞捡漏了。

当然这是一种假设,很可能是做局之人收来字画后,并没有发觉是漏,自个打眼了。

“竟然是四僧之一朱耷的真迹,宋伯这次真是捡了个大漏啊!”

沈愈还在宝玉轩工作时,曾经花十七万的价格收了一副朱耷真迹《寒林孤鸦图》,之后卖了整整五百万,为店里一下就赚了四百八十三万,这还是因为那幅画太小,大约只有宋伯这幅画的五分之三。

朱耷(dā很多人不熟悉,要说八大山人很多人就知道了。

但也有人会把八大山人与他的仰慕者扬州八怪给搞混了。

扬州八怪是八个人,分别是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

而八大山人只有一个,就是朱耷。

八大山人的意思大约是“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

其于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前二字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朱耷,本名朱统,字刃庵,号八大山人,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属写意画一代宗师。

后来的扬州八怪,以及近代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等巨匠大师,多多少少都受其熏陶。

八大山人之画长于意境幽邃的山水与翻着白眼的花鸟鱼虫以及各种动物,他之画往往是不泥成法,另辟蹊径,山水皴笔无多,花鸟水墨点渍,形象奇特。

近师董其昌,远法董源,巨然、郭熙、米芾,以及元四家黄公望与倪瓒。

也受明代众名家,如沈周,以及陈淳、徐渭花鸟大写意的影响。

八大山人出身着实不凡,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九世孙,实打实的皇族宗室。

他天资聪颖,八岁就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小时候还能悬腕写米家小楷。

虽是皇室,却可称书香世家。

其祖朱多炡诗画双绝。

父亲朱谋觐擅画山水花鸟,兼沈周、文徵明、周之冕、陆治等众家之长。

叔父朱谋垔也是一位画家,更著有《画史会要》。

明亡时,朱耷刚刚十九岁,不久父亲去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他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入空门,游戏笔墨终成画史一代宗师。

此画上的鹤形符号,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明朝的深情,据说甲申三月十九日是崇祯帝忌日。

看到这里,沈愈朝老宋笑笑:“宋伯您说的没错,这幅画确实是一副真迹,也是一个大漏,并且还是个顶级大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