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帮我把沈愈喊过来(2 / 2)

楚州六朝古都,人杰地灵,文化氛围极高,所以私人博物馆很多,其中又以青云博物馆与溪山博物馆最为有名。

其中青云博物馆藏品总价值超过五十亿,溪山博物馆次一点也达到了四十多亿,楚州旧货市场三大名店个个都是藏品众多,每家的古董估值也都在十几亿以上,但比起这两大私人博物馆来,还是差了许多。

这六位都是江南古玩界举足轻重的人物,章宗宝因为主持拍卖不能作陪,但也命人将画上的玻璃罩子给打开了,让这群大佬隔着玻璃看画,饶是他章宗宝名气够大,足够有钱,也是不敢的。

冯青云与吴溪山都已是年过八旬,冯青云明年更是要达到九十高龄,这二人在江南古玩界的辈分比起柳东阳与董鹏程来还要高一些,柳东阳与董鹏程见了也都得喊一声老哥。

董鹏程是个急脾气,“我说两位老哥哥,咱别在这互相谦让了,既然上都上来了,那就都说几句吧。”

身着绸衫的吴溪山笑呵呵的对满头白发的冯青云道:“既然董老弟开口了,冯老哥你就说几句吧。”

冯青云单看外表绝对看不出已近九旬来,五官清朗,须发利落,也没有弯腰驼背,精神非常好,只见他摇了摇头:“这幅画我来了之后已经看过一次,说实话不是很好鉴定。

“众所周知,宋代文人视李成为偶像,仿李成画者不计其数。

“可以这么说,整个北宋最流行的文人山水画就是李成的,所以李成对北宋的山水画的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在当时画坛地位乃是实打实的排第一。

“不管是皇亲国戚,富商巨贾还是名门雅士,都是李成的追随者。

“并且李成的真迹在北宋时就不多了,宋仁宗的结发妻子,也是北宋名将曹彬的孙女曹太后曾经专门请李成的孙女到大内鉴定李成作品,结果皇家内府所藏的159幅李成作品中,仅有四幅是真迹,其它全是赝品。

“要知道那可是皇家的藏品啊,可见当时李成伪作之泛滥,已经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说到这里,冯青云拿起旁边服务人员递过来的水杯慢慢喝了一口水。

吴溪山见冯青云喝完水就闭口不言了,只好接口道:“更有意思的是,宋四家之一的米芾曾鉴定过三百多张所谓李成的真迹画作,但真正属于李成真迹的只有两幅。

“他又鉴定了画圣吴道子的作品也是三百多张,真迹竟然一张也没有,全都是仿作。

“虽然后人对米芾的鉴定功底不是很认同,但当时这位宋徽宗钦定的书画博士,鉴定天赋确实极高,清初四王之一的王时敏更是尊其为精鉴之祖。

“而且宋代宫中珍品他想看就看,所以可以称为宋代鉴定第一人。

“在他所著《画史》中写到,余家(我家收古画最多,晋唐古帖足有千轴之多,可见其家族收藏之丰。

“此画确实如冯老哥所言,不太好鉴定啊!”

台上六人都是活了一辈子的人精,一听冯青云与吴溪山的话就明白了,这两位都是在隐晦的表达面前这幅《晴峦萧寺图》并不是李成真迹,就是没有直接开口。

柳东阳与董鹏程对视一眼,突然对台下站着的老安招了招手,“小安,你上来一下。”

老安闻言不敢怠慢,马上就小跑着上了鉴赏台,“柳老您有什么吩咐尽管说。”

“小安啊,辛苦你一下,把小沈给我喊过来。”柳东阳随口道,他嘴上说是辛苦,但其实就是你小子赶紧给我去找个人的意思。

“小沈?柳老,此人是谁啊?”老安一脸懵圈的问,他哪里知道谁是小沈。

柳东阳先是怔了怔然后笑着摇了摇头,“哎呀,是老头子我疏忽了,忘了你们不认识,他叫沈愈,坐在196号,你去跟他说,我让他上台帮我鉴定一下这幅字画。”

老安忙点头,然后快步走到台下,又是一路小跑的到了沈愈面前,他看到沈愈竟然是跟随徐多福来的那个俊秀的年轻人心里暗暗吃了一惊,这么年轻能帮柳老鉴定字画?

但他久经风浪,还是笑容满面的道:“沈先生您好,柳老请您去台上帮他鉴定一下字画。”

“我?”沈愈指着自己反问了一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