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说书人沈愈(2 / 2)

李世民是王羲之的铁粉,曾经用御府金帛购买王羲之真迹,自己对王羲之的书法学的也非常好,这在新旧唐书中都有提到,是事实。

李世民觉得除了王羲之的字是尽善尽美外,就连钟繇、王献之,萧子云写的也各有缺点。

当时王羲之的真迹,李世民有很多,但独缺兰亭序,并且《兰亭序》的摹本他已经有了不少,但摹本终归是摹本,再好也是下真迹一等,于是他就派亲信寻访王羲之的后人。

天下之大,茫茫人海,普通人找一个人如同大海捞针,但对于李世民这一朝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只是一句话的事。

很快,侍卫们就得到了智永大师在山阴永欣寺出家的消息,但等侍卫们找到智永大师时,对方已经圆寂了。

因为智永大师没有子嗣,按理说这事到此为止了。

偏偏他有一个徒弟叫辩才,

有徒弟也没关系,这很正常。

但偏偏辩才和尚也是一个书法高手,他书写的《兰亭序》已得王羲之书法精髓。

当寻访的侍卫把辩才和尚的书法拿回去的时候,李世民就认准《兰亭序》真迹肯定在他手里,因为他写的兰亭序已经比很多名家的都好,若没有真迹日日研究观赏,不可能有此成就。

于是李世民就将辩才请到了长安,然后向辩才询问《兰亭序》的下落,若是在其手上无论多少金银都愿意出。

辩才和尚却是回答的天衣无缝,只是推说自己确实在先师智永禅师的房间见过《兰亭序》,但因为隋末大乱,师徒二人多次避乱,真迹已经遗失,这也是师父的临终憾事之一。

反复召见了几次,辩才和尚就是不承认自己手中有《兰亭集序》,李世民无奈之下也只好放辩才和尚回永欣寺。

李世民本来可以强取,他是天子要一幅画肯定没有任何问题,但这事好做不好说,并且他也是明君,不能做这种强索人东西的事,所有的王羲之真迹都是真金白银买来的。

于是就有了“萧翼计赚兰亭”的历史传说。

这也不能算是传说,因为有阎立本描述此事的真迹传世与萧翼辩才的诗词流传。

萧翼,贞观年间御史,本名萧世翼,也有萧翊一说。

因名字需要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所以就把中间的“世”字去掉了。

他是南朝梁开国皇帝萧衍之后,确切的说是梁元帝萧绎之曾孙。

南梁不存,大唐开国,萧氏一族从皇族也变成了世家,但整个萧氏极受唐代历任帝王信任,在唐代足足出了十位宰相。

萧翼当时以计策无双而闻名,直接说此乃小事而已,问唐太宗要了几副王羲之与王献之的真迹,就朝永欣寺而去。

一个月后,一位书生打扮的年轻人出现在了永欣寺,说是北方书生去南方会友,要借住一间寺中厢房,也听闻辩才大师的名气想来拜访一下。

这一见,辩才和尚就被萧翼的才气折服了,因为萧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最后萧翼拿出了许多二王真迹向辩才和尚请教。

这里萧翼耍了个心眼,他使了一出真中掺假的把戏,在数件二王真迹中掺杂了一副他人仿作的《兰亭序》,辩才和尚马上就认了出来,说其它字帖都是真迹,唯有这件《兰亭序》乃是赝品。

萧翼装作不承认的样子,我出自兰陵萧氏,乃是世家名门这怎么能是赝品呢,我家收藏的肯定全部都是真迹。

辩才一时说漏了嘴,《兰亭序》真迹就在我寺中禅房,怎么可能在你家里?

后来,《兰亭序》就到了萧翼手中。

唐太宗下令赐给辩才许多钱物作为补偿,辩才也没有办法,就在寺中造了三层宝塔。

后来萧翼心中越想越愧疚,就出家拜入了辩才大师的门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