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能让老夫低头的人,唯皇帝和魏相也!(求订阅)(2 / 2)

“可这都是微末的小事。”官甲不服气地说道。

“县官如今还没有亲政,当然只能做小事,以后亲政了,还要做许多大事呢。”官丙笃定地说道。

“但愿如此。”

“来来来,我倒是有一件大将军的秘辛要与你等说一说,就看你等敢不敢听。”官丙的笑容突然变得有些猥琐起来。

“你只要敢说,我等就敢听。”

接着,这三个腰间连组绶都没资格挂微末小官就把头凑到了一起,小声地讲了起来。

“这大将军的病啊,和县官没有关系,反而可能和那霍显有关系……”

“听说那霍显今年四十,正是……的年纪……闺帷之间,本事了得……”

“大将军也不是对手……听说他们常常在那檐下或者正堂中……”

官丙的声音是越来越小,但是那不甚悦耳的淫笑声却是越来越大,似乎正说到了最为得意的地方。

正在偷听的贡禹和萧望之都很好奇,无奈听得不真切,真像是有一只猫在心肝上抓挠,许久都不能平复……

他们现在再看向魏相那颇有深意的表情,终于明白了魏相刚才那句话里的意思。

天子找他们来,恐怕就是要用他们,斗倒霍光,铲除霍光啊。

“二公不必心急,这两日,我等就要进宫面圣了,到时候一切就都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了。”

“只不过,这次来长安,恐怕会是一件凶险的事。”

贡禹和萧望之没有多说什么,脸上反而是一副期待的样子。

能跟着天子和霍光斗上一斗,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说到此处的时候,桌上的酒已经全部喝完了,而几人的酒意倒也全醒了。

身份地位差异不小的三个人没有说话,却又意味深长地对视了一眼,言有尽而意无穷。

“那两位何时进宫?”

“明日就先去公车上书室点卯,看他们的安排。”

如今,凡是天子征聘之人,都要由公车司马引入未央宫。

“那明日我等一同去。”贡禹提议道。

“如此甚好!”萧望之拍手道。

魏相也笑着点了点头。

天子等的人,是终于来了。

……

两日后的申时,温室殿内,刘贺已经等候了许久。

侍中樊克进来禀报道:“陛下,奉诏受征聘的魏相、贡禹和萧望之三人已经在偏殿里候着了。”

刘贺眼中一亮,果然是来了。

昨日,刘贺就收到了消息,得知自己征聘的三个得力干将终于是来了。

等了一个月,非常值得。

这三个人,未来都有不同的作用,可不只是倒霍那么简单。

魏相,秉公执法,刚直不阿。从长远来看,可以用来整顿吏治,清除朝堂中的霍党。

萧望之,儒学造诣高,敢于进言,不阿谀权贵,是监察百官言行的不二人选。

贡禹,精通贩卖货殖,注重民生,能够帮天子实现富民强国的目标。

如今,朝堂上丙吉和张安世等人固然非常忠诚,但是也要引入一些新血,才能盘活整个朝局,避免朝堂沦为一潭死水。

更何况,随着霍党被逐渐清理,刘贺也要准备一些人才来填补空缺。

一进一出,才能真正削弱霍党。

“先将魏相和萧望之叫进来吧。”刘贺说道。

“诺。”

片刻之后,魏相和萧望之就来到了温室殿中。

君臣见礼之后,三人分别落座——刘贺是天子,坐在首位;魏相年长,坐在右侧;萧望之年幼,坐在左侧。

君臣有道,长幼有序,不可以混乱。

和初次与张安世、丙吉、赵充国等人见面时的场景不同,刘贺这次并没有对他们用那些操弄人心的小手段。

以前,刘贺用的更多的是阴谋和左道;现在,刘贺要更善于用阳谋和正道。

当然,他仍然保持着那副平易近人的模样,毕竟真诚是他现在最大的武器——让臣子如沐春风,也是一种本事。

刘贺不急于进入正题,而是先是向魏相问了问河南郡的情况,用这种方式拉进自己与两个臣子的距离。

“今年秋收,河南郡一亩上田能收到多少斛的粟?”

“寻常一个五口口之家,一年所织的葛布可有结余?”

“河南郡土地狭小,但是人口众多,朕听说当地民风吝啬节俭,熟悉世故,不知道可是实情?”

……

天子问的这些问题,让魏相和萧望之的心中一阵感叹。

这天子确实是与众不同啊。

魏相、萧望之与丙吉的关系都非常密切,用挚友来形容他们的关系也毫不为过,几人之间常有通信。

尤其是在天子下诏征聘魏相和萧望之后,丙吉就在立刻给二人写了一封长信,将天子为人处世的情状一一转述,好让他们有所准备。

这在大汉是一个忌讳,一旦被外人所知,很容易被扣上“揣测上意”“窥探圣心”的罪名。

丙吉愿意冒巨大的风险来做此事,更可看出他们之间关系的非同一般。

有丙吉“通风报信”,魏相和萧望之对天子有了模糊的认识——至少让他们知道了一件事情,这天子不像传言中说的那样,是一个癫悖之人。

哪怕魏相和萧望之已经有所准备,但是此刻,天子熟门熟路问起这些“琐事”,仍让他们感到震撼。

这些问题,琐碎又切到要害——不像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年轻天子问得出来的,更像是一个熟知地方的官场老手问出来的。

刘贺似乎看出了两人脸上的疑惑和震惊,他笑了笑,让殿中的气氛稍稍缓和。

“两位爱卿不必如此惊讶,朕来这长安城还不久,以前在昌邑国时,就对这些事情颇为感兴趣。”

“荀子有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朕是大汉这艘船的掌舵之人,当然要对百姓的生活有所了解。”

“陛下,真有太祖和太宗的遗风。”魏相由衷说道。

“哈哈哈,魏卿此言差矣,因为朕对这些琐事颇为上心,不少人还说朕癫悖呢。”刘贺笑道。

“陛下这是圣明,说陛下癫悖的人才是目光短浅。”萧望之愤愤不平地说道。

因为他曾经对霍光很是不敬,没少被旁人说是癫悖孟浪,这点倒算是与天子同病相怜。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刘贺挥了挥手说道:“由他们去说吧,这也倒是能时刻提醒朕,不要做出其他癫悖的事情。”

“陛下开明。”魏相由衷地说道。

“当然,为了让朕不至于成为一个癫悖的昏君,二位爱卿也要尽一份力。”刘贺意味深长地说道。

魏相和萧望之再次对视了一眼,他们知道天子要进入今日的正题了,连忙坐得更直了一些。

“前几个月,朕下诏征聘二位爱卿,原本是想让二位爱卿来帮朕主持一件大事的。”

刘贺停顿片刻才接着说道:“此事就是建平陵县。”

魏相和萧望之一听,立刻了然于心。

孝昭皇帝大行数月,已经在平陵长眠了,那么建平陵县的事情也就应该提上日程了。

兴建一座陵县,是一件大事,做得好与差先不论,是能够跟着孝昭皇帝同留史书的,这当然是一件大事。

“太祖高皇帝十年,徙关东郡国十万口填充长陵。”

“孝惠皇帝大行后,吕后徙关东倡优五千户至安陵。”

“孝文皇帝、孝景皇帝和孝武皇帝在位之时,也屡次徙关东郡国吏民、豪杰及富户至关中诸陵县。”

“孝昭皇帝即位后,平陵开始修筑,但是孝昭皇帝骤然大行,陵墓都没有建完,更莫要说陵县了。”

“朕之前听太常乐成提起过,平陵县如今连城墙都还没有建完,实在是令先帝寒心。”

“因此,朕征聘两位爱卿,就是想让两位爱卿来建成这平陵县。”

此事听起来平平无奇,实际上定然是要流血的。

进入九月,时间会空闲一些,后面的剧情应该就会比较顺畅了。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