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我霍光苦啊,要替晚辈欺君,要替皇帝操心!(求订阅)(2 / 2)

霍光的乘舆被抬了起来,朝双阙之间那大开的北门前进。

……

辰时将过的时候,霍光来到了尚书署的正堂之中。

御史大夫蔡义和少府丙吉已经来了,他们坐在同一侧——对面空出来的那张坐榻是霍光的。

而堂上的主座自然是天子的。

蔡义和丙吉看到霍光之后,连忙就起身行礼,而霍光也点头致意。

三人的关系现在非常微妙。

蔡义和丙吉都曾经在大将军府当过属官。

尤其是丙吉,甚至当过大将军府的长史。

非要说起来,霍光对二人是有知遇之恩的。

但是眼下的情形却不一样了。

上个月,蔡义在朝堂上直接对霍光发难,掀起了天子夺霍光朝权的序幕。

而丙吉虽然并没有当面顶撞过霍光,但是却一定是天子身边的肱骨之臣。

如此一来,二人就被霍光打上了“忘恩负义”的标签。

有那么十几日,霍光恨不得“食之肉,寝其皮”。

但是现在,霍光暂时收敛起了这份“憎恶”,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和他们是和睦相处的。

霍光发迹靠的是谨小慎微,如今权力的根基有所动摇,他再拿出这谨小慎微的本事也不难。

“二公来得早啊,这么大的雪,早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老夫就差点误了时辰。”霍光坐下后主动寒暄了起来。

“大将军日理万机,我等岂敢与大将军相提并论。”蔡义似乎在奉承,但腰杆挺得很直,与以前那阿谀奉承的模样不同。

这再正常不过了,蔡义现在是御史大夫、领尚书事、未来的国丈,自认为地位今非昔比,更不愿再讨好霍光这“晚生”。

就损是非要讨好,蔡义也只愿意讨好天子。

“如今御史大夫府重掌官民上书之事,关乎言路,蔡公肩上的担子也不轻。”霍光平静地说着,比以前平易近人了许多。

“都是分内之事,老夫也不敢说累,更不敢说苦。”蔡义在霍光的面前也敢自称“老夫”了。

“诶呀,大将军和御史大夫,你们都是朝堂上柱石,这缺了哪一根都是不行的。”丙吉非常恰当地出来打起了圆场。

霍光现在倒是对蔡义这些忤逆毫不在意,夏虫不语冰,蔡义就是那只活不了太久的虫子。

他看了看还在飘着雪的院外,发现天子今日似乎来得有些迟了,放在平日天子此刻应该到了。

一阵尴尬的沉默,无人知道该说些什么,正堂中的气氛有一些诡异。

最后,倒还是霍光忍不住再次把话头给挑了起来。

“蔡公,你觉得今年的这场雪算不算大?”霍光看似若无其事地问道。

“这么大的雪,确实已经有许多年没有见过了,也算是一道景致。”蔡义看着门外飘飘扬扬的雪花说道。

“丙公怎么看?”霍光又问丙吉道。

“嗯,下官也许多年没有见过那么大的雪了,但县官说了,瑞雪兆丰年,来年会有一个好收成的。”丙吉有分寸地笑道。

如今,丙吉在朝堂上起着居中调和的作用,哪里会有人想到,这个儒生模样的朝臣,几个月前曾经刺杀过当今天子呢?

“县官这句话说得倒也在理,只是苦了那征北大军中的兵卒和将士啊。”霍光故意轻叹了一口气。

“嗯?大将军是收到征北大军的捷报了吗?”丙吉敏锐地听出了霍光暗示的意思。

霍光沉默片刻,许久之后才点了点头,但是也没有往下解释的意思。

蔡义不是帝党的核心人物,所以第一时间并没有想到此事关系的利害,反而以为霍光是在炫耀,所以很是不屑。

但是丙吉就不同了,他深知征北大军是霍光翻盘的筹码,而捷报更可以让筹码的重量翻倍。

虽然平日天子谈到这征北大军的时候,总是一副胸有成竹的表情和口吻,但是却也从来没有给丙吉他们交过底。

所以在丙吉和张安世等人看来,这征北大军的捷报就像一把锋利的铡刀,就这样悬在他们的头上,随时可能落下,将他们的人头尽数砍下。

如今,这把铡刀真的要落下来了吗?

突然听到征北大军有捷报送来,就连丙吉这老成持重的人,都难免地露出了惊慌的神情。

“丙公听到这捷报传来,为何不见喜悦,却面有难色?”霍光故意问道。

“下官只、只是听大将军说兵卒要忍受天寒地冻的天气,所以心有愧疚罢了。”丙吉找了一个由头勉强搪塞了过去。

“所以他们能取得大捷就更是不容易了。”霍光点头说道。

“自古出征,最苦的就是这些将士了。”蔡义也插话道。

“蔡公高义,此言说得在理。”霍光罕见地附和道。

霍光可不是在做没有意义的寒暄,而是在用提前想好的话术,先为今日的事情定下一个基调。

虽然蔡义和丙吉是天子那边的人,但是天子太喜欢摆出一幅“礼贤下士”的模样了,所以难免要受朝臣的影响。

如今,让蔡义和丙吉先入为主地认为“大捷”来之不易,那么待会说不定就可以影响到天子。

一旦不知兵的“糊涂”天子认下了这大捷,那后面的事情就都水到渠成了。

“大将军,那可否向我等提前透露一下这捷报的内幕?”丙吉装出了讨好的样子问道,想要提前探听一些消息。

“嗯,时辰也不早了,县官看样子很快就到了,还是等县官来了,老夫再上奏吧。”

丙吉不好再追问下去,只得闭上了嘴。

此时,外面的雪又一次下得急了起来,堂中的温度有一些降低。

三个立场不同的人“心怀鬼胎”,又开始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起了闲话。

但是,他们不约而同地时不时就往外看去,都在等着天子的驾临。

半个时辰之后,门外终于是传来了谒者的唱喊:“皇帝驾临!”

连同霍光在内,三人连忙从榻上站了起来,三步并做两步来到了尚书署的院中。

在署的六部尚书、六部御史和掌玺官,以及几十个属官吏员全都来到了院中,恭迎圣驾。

除去不在长安的内朝官外,其余的人都到场了——他们各自还有外朝的官职,所以每日只有早上才来尚书署。

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竟然将尚书署逼仄的院子里,塞得满满当当的。

雪花飘落在他们的头顶,被人身上散发出来的热气融成水雾,接着蒸腾到了空气中。

一时间,雾气和雪花汇合在了一起,有雾凇沆砀之景。

有不明所以的人看到这一幕,定然会以为这些人是在修炼什么长生之术。

又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天子总算姗姗来迟,昂首走进了院中。

“臣等问皇帝陛下安。”

“众卿平身。”

“诺!”

“今日天寒地冻,众位爱卿回阁去吧,不必在此受冻。”

“谢陛下!”

众人行礼散去,刘贺才径直来到了霍光等人的面前。

他似乎有些愧疚地说道:“几位爱卿,朕昨夜与皇后一道读书,忘了时辰,所以今日起来迟了。”

“陛下和皇后还是要保重圣体,不应为了读书伤了身体,否则就是本末倒置了。”霍光似乎很是关心地说道。

“仲父说得是,来,进去议论今日的政事吧。”

“诺!”

入堂之后,君臣分别坐定,刘贺就从霍光那气定神闲之下,捕捉到了一丝焦急。

看来,霍光今日是要着急说那“捷报”的事情了。

而刘贺不着急,恰恰相反,他要拖延上一段时间。

求订阅!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