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叛军入塞,再定毒计,斩杀异己,剑指灵武!(求订阅)(2 / 2)

田广明的中军大帐设在整个大营的核心,不知道为何,此处显得非常安静——一种近乎于诡异的安静。

麾下的校尉三三两两陆续来到此处,他们未必是百战百胜的骁将,却也在沙场上摸爬滚打过,所以都有着敏锐的嗅觉。

甫一靠近,就都感受到了空气中不一样的气氛。

守在这大帐周围的兵卒比平日多了许多,而且都是生面孔。

仔细分辨地话,会发现他们盔甲上的戳记竟然还是期门郎。

期门郎编在范明友所部当中,两军此刻相隔很近,但仍然不能大规模随意调换,这犯了大忌。

不过,这些校尉也没有太多的疑心,说不定是度辽将军范明友来与田将军商议军务呢?随主将而来,也就说得过去了。

等众人走进大帐之后,却并看见范将军的身影,反而是一个大腹便便的校尉和护君使者王德站在田广明两侧。

田广明如同平日一样面色阴沉,双手撑膝坐在榻上,每个校尉进来行礼,他都只是微微点头,不发一言。

这让气氛更加凝重了几分。

这十六个校尉有三个来源。

一是来自北军八校尉,二是来自边郡的都尉,三是来自关东郡国的都尉。

他们的领兵能力和所部人马的战力差别很大。

北军八校尉所部人马是他们平日统带的兵卒,所以编制最为齐整,校尉与兵卒的关系最密切。

边郡的都尉所部自带的边兵往往不够一营,所以临时填入了不少郡国兵,两者战力差距极大。

郡国的都尉所部人马往往由几个郡国的兵卒拼凑而成,战力最差,军心也最为不稳定。

前者多是忠心的霍党,中者最易生事端,后者是墙头草。

“末将问将军安!”校尉们齐刷刷地行军礼道。

“嗯,免礼!”田广明点头说道。

田广明数了数在场的人数,确定所有的校尉都来了之后,才不易觉察地朝两边的霍云和王德点了点头。

他故意重重地咳了几声,那声音颇为难听,让众人早上的一份惬意荡然无存。

“这位是范明友将军麾下的霍将军,在南军中担任奉车都尉,除此之外,他还是……”

田广明故意顿了顿,他注意到当自己说出霍云的姓氏时,已经有人露出了羡慕和讨好。

姓霍,又能出任奉车都尉一职,那显赫的出身立刻呼之欲出。

“他还是大将军霍光的侄孙,更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嫡孙!”田广明特意抬高声音说出了这后两句话。

效果果然很好,立刻引起了一众校尉称赞。

霍云倒也不拿架子,那满是肥肉的脸上堆满了笑容,立刻就与众人见礼,这中军大帐内的气氛活络了许多。

而这就是霍家在军中积攒的威望和名声。

光是霍去病和霍光的名字,就可以让许多校尉“自矮三分”了。

当然,不一定是谄媚,还有一层敬重。

田广明看时机成熟,从榻上站了起来,众校尉看到后,立刻就安静了下来。

“诸位对大将军和骠骑将军的敬重,本将此刻看在眼里,甚是感动。”

“与诸位一样,本将也是听着骠骑将军的故事长起来的,更是得到了大将军的栽培和拔擢。”

“说句不怕诸位耻笑的话,没有大将军,就没有本将的今日。”

田广明这句话,让众校尉的神色变得有些不自然。

这句话乍一听是说得没错,但是却丝毫没有提起两代天子的恩德,这恐怕就有些僭越和忤逆了。

“大将军不仅对本将有恩,对诸位中的许多人也有恩,更对大汉江山有功,对三代天子有功!”

田广明越说越激动,那横飞出来的唾沫喷出去足足一尺远。

众校尉有一些迷糊,今日又不是要出征打仗,提大将军的功绩有何用处呢?

“昨日,本将收到大将军送来的一封密信,得知那奸臣蔡义竟然为一己之私利,在朝议上摇唇鼓舌,搬弄是非,让县官对大将军不利,对霍氏一门不利……”

“县官年幼无知,又初登帝位,竟然听信谗言,夺了大将军的权,还要清除汉军中得到过大将军拔擢的忠义之士!”

“大将军乃朝堂之栋梁,乃汉军之柱石,是刘氏之肱股,蔡义与县官此举无异于自毁长城,自毁基业,自绝天下!”

田广明的这番话一气呵成,在这中军大帐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众校尉顿时面如土色。

他们先是如同泥塑木偶一样愣在原地,紧接着就“嗡”地一声就乱了起来,议论纷纷。

田广明并未立刻制止,一直等这消息得到充分的发酵之后,才用一声高亢的“肃静”将喧哗压了下去。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我等都是汉臣,自当为大汉的江山社稷考虑……”

“因此,本将与范明友、田顺两位将军决定共举义旗,听大将军之令,率军攻入长安,清君侧,诛蔡义!”

田广明终于把这最紧要的两句话喊了出来,他自己也紧张得出了一脑门子又细又密的汗。

他话音刚落,那护君使者王德又忙不迭地站出来表示赞同,说了一番“知遇之恩当以死相报”的话。

紧接着,几个北军校尉立刻跟着走到了人前,纷纷向田广明表决心和忠心。

末了,他们甚至拔出了腰间的剑,连声高喊“清君侧,诛蔡义”。

一时之间,这中军大帐里刀光剑影,好不热闹,一个个霍党粉墨登场,仿佛都是忠臣。

那些摇摆不定的校尉本就有一些想要攀附上霍光这颗大树,又不知道长安城这一两个月来发生的变故,还以为霍光仍然如日中天,心中自然滋生出一种追求荣华富贵的欲望。

他们一个个也都跟着拔出了剑,那呼喊的声量甚至可以压过那几个北军校尉。

但是,和田广明想的一样,大帐当中仍然有几个人默不作声,甚至还有一丝怒意与怀疑。

“赵平远、张定国、宋广汉,何长乐,看你们未发一言,是对本将刚才说的话有什么怀疑吗?”

田广明直截了当地点出了这四个人的名字,其余的人立刻往后退了一步,这无形当中就将这四人围在了正中间。

不仅如此,还向这些落单的人投去了一种幸灾乐祸的目光。

这四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在边郡打熬了许久的都尉,不一定立下过赫赫战功,但都是吃得苦的人。

和在长安城光鲜有颜面的南军及北军不同,边军最辛苦,最危险,前途最为暗淡。

霍党当然不愿意来,正因如此,吃苦耐劳的边军们反而对大汉多了一份朴素的忠心。

“为何不说话?”田广明逼问道。

“大将军的信,末将想要看看。”北部都尉张定国谨慎地说道。

“已经烧了。”田广明简短地回道。

“那可有大将军让我等回长安的铜节?”

“朝政已经被蔡义把持,铜节又如何能发来?”田广明讽刺道。

“如果县官和蔡义真要对大将军不利,那大将军也送不出这密信,末将斗胆一言,恐怕长安有变是假,军中有变才是真!”

张定国说这几句话的时候,已经悄悄把手放在了剑上。

“难道你认为本将是要和范将军一同谋反不成?”田广明眼中露出了一丝杀意。

“末将不敢,但此事干系重大,无凭无据,怎可以让我等信服,做错了可是要灭族!”

“霍云将军在此,难道你认为霍家人也要谋反不成?”

“哼,无符而发兵,无节而私返,岂不就是谋反?”张定国不在遮掩,梗着脖子说道。

他的话好像起了一些作用,那些摇摆不定的校尉似乎又有一些犹豫,毕竟他们的亲眷都还在长安城。

田广明难看地笑了笑,竟然将那份杀意收了起来。

“不错,张将军忠心耿耿,行事缜密,是你我的楷模!”

“其实,正是县官下诏,让我等起兵回去诛杀蔡义的,诏令在此处,你且过来拿去看吧。”

田广明从怀中掏出了封面是黑底赤龙纹的诏令,拿在手上晃了晃。

张定国半信半疑,来到了田广明的面前,拿过了诏令读了起来。

然而,他只是读了一行,脸色立刻就变了,惊慌地伸手指向了田广明。

“你、你……”

张定国没来得及说完这句话,从始至终都挂着笑容的霍云,迅速地抽出了一把匕首,毫不犹豫地戳进了张定国的脖子,给他放了血。

后面不会一城一城地打,尽量会拉快速度!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