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住嘴!我霍光就算被天子做成人彘,也绝不当汉贼!(1 / 2)

这一餐,几人的饭菜吃得少,宣酒饮却得多。

不宽敞的寝房内,除了咀嚼声外,再无别的动静。

霍光自斟自酌,倒觉得很平静,一家人能齐齐整整地这样用膳,也不失为一件悠然的事情。

但这份悠然,只不过是虚幻的一场空而已:被白雪覆盖的长安城仍然血流成河,没有停下的迹象。

霍禹的亲眷及霍光其余女儿女婿的亲眷,在霍家被查抄那一日,同时被押到诏狱中去了。

天子仁善,不至于虐杀他们,但霍光得罪过的人不知几何,谁知道会不会有人趁机公报私仇呢?

霍光虽然对亲情淡漠,但这些人终究是自己的骨血,闲暇的时候总还有几分记挂。

但是记挂又有何用呢?霍光已经无力再救他们了。

酒过三巡,霍光放下了酒杯:霍家虽然已经倒了,但他终究是一家之主,不可在妻子面前颓丧。

“将诏狱和暴室狱里发生的事情,与老夫说一说。”

一直在察言观色的霍禹和霍显停了下来,心照不宣地相互对视一眼,各自将自己的遭遇说了出来。

霍光静静地听着,一言未发,面目上的表情平静且毫无波澜:早已心如死灰了。

他对孝武皇帝有愧,对孝昭皇帝有愧,对当今天子有愧,对大汉帝国有愧啊。

但是,人却又总是更容易为自己感到不平。

霍光虽然心中有愧,但这份愧疚却随着霍家的崩塌,一点点地被磨灭掉。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怨恨。

他怨兄长霍去病将他从平阳带到长安来,他怨孝武皇帝给了他执掌朝政的机会,他怨孝昭皇帝没能早些留下子嗣,他怨霍显与霍禹背着他行了歹事……

当然,他更怨当今天子不顾霍氏的迎立之功:孝昭皇帝大行仅仅半年,就对朝中重臣下手了。

燕雀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天子所行之事,不过如此。

“老夫再问你们一次,那些歹事,你们有没有做过?”霍光不死心地问道。

霍显与霍禹再次对视一眼,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终于是点了点头。

终于,霍光长叹一口气,将杯中的残酒一饮而尽,失去了所有希望。

能怨天子,却不能怪天子。

是他自己管家不严,让天子找到了出手的破绽。

以前,如果自己多分一些时间来管一管这后宅,霍家又怎可能到今日这种结局呢?

“既然如此,那霍家沦落到今日的局面,倒也不冤,不必再硬撑着了……”

“老夫今夜就给县官上奏,认罪伏法,也许县官能让我等死得体面一些……”

“说不能还让细君、无忧她们减轻一些刑罚,让佐启这些奴婢少一些牵联。”

霍光说罢这句话,不由自主地摆了摆手,似乎要将眼前的富贵浮云全部驱散。

“父亲,我等其实还有一线生机的!”霍禹突然开口道。

霍光和霍显看向了他们这唯一的儿子:前者漠然,后者狂喜。

“生机在何处?”亢奋的霍显抢在霍光之前问道。

“生机在北方。”霍禹答道。

“北方何处?”霍禹又抢着问道。

“北方投匈奴!”霍禹再答道。

一阵短暂的沉默过后,霍光狠狠地将手中的酒杯摔在了地面上。

“放肆!你这竖子,难道还嫌我霍家背负的骂名不够多吗?”霍光作势就要站起来教训霍禹。

但不知道是喝了太多的宣酒,还是身体本来就已经糟了,他一时半刻竟然没能站起来。

霍显和霍禹看着这一幕,眼中露出一丝轻蔑。

“夫君,事到如今,总可先听听禹儿的想法。”霍显冷冷地说道。

霍光气得两手不停地发抖,但却又无计可施,只能用沉默表达自己的反对。

“父亲,霍山和霍云兄弟二人已经潜回了长安,正在北城郭纠集我昔日豢养的死士。”

“城内城外的死士有千余人,只要我振臂一呼,他们定能为我霍家赴汤蹈火,绝无二话。”

“如今这后宅的剑戟士又撤去了这许多,更有了可乘之机,冲杀出去并非一件太难的事情。”

“更何况,在长安城的兵卒当中,也还有一些助力可以用,又能多上几分胜算。”

“我更早就伪造好了通关的印信符传,待我等逃出长安城后,不管从朔方走还是从凉州走,都可以易如反掌地到达漠北!”

霍禹今日午后回到霍宅之后,只来得及将谋逆之事的前因后果说与霍光,根本来不及将这计划合盘托出,就被一只茶杯打断了话头。

如今抓住了这个机会,自然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一刻都没有停歇。

霍禹说得痛快,霍显则听得很亢奋,每年上千万的钱果然没有白花,还留了这样一条通畅的路子!

到了边郡之后,还会有接应的人,可保证他们一路畅通到漠北。

霍禹没有任何隐瞒,所有的细节都讲得清清楚楚。

霍显越来越兴奋,但靠在案上的霍光却不为所动,眼中更是多了些绝望。

“父亲,为今之计,只有北去匈奴!”

“是啊,夫君,此事做得,总比困守在长安城等死强一些。”霍显跟着催促道。

霍光冷眼旁观,他没想到霍禹竟然还有这样的“好主意”!?

“好好好,原来你们这是想带着老夫当汉贼啊,真是算得一手好账!”

“汉贼”这两个字,霍光说得咬牙切齿。

“父亲,这不是要当汉贼,而是搏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霍禹挺身而立,眼中露出一丝疯狂。

人就是如此,越年轻,欲望就越多,想做的事情也就越多。

事情到今日的这个田地,霍光早已经认命了,但霍显和霍禹却还没有认命。

“你这不争气的竖子啊!”霍光这声感叹没有责备之意,反而尽是怜悯和惋惜。

要是霍禹好好地听自己的安排,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和欲望,而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此次出征归来,就可以晋为杂号将军。

再过两三年更可以位列九卿,仕途如此坦荡,根本不需要做这歹事。

“你我如今无兵无将,就算逃到匈奴去,又能有何前途呢,不过是寄人篱下,忍辱负重罢了!”

“父亲,昔日韩王信去投匈奴,不也被匈奴人奉为座上宾吗?”

“而后虽然起事失败,死于乱军之中,但父亲强于韩王信百倍,定能开创一个新局面的。”

“纵使不顺,也可像韩王信的儿孙辈那样,找准时机归汉,自然可再在大汉中重立门庭。”

“那韩增,不就是韩王信的后嗣吗,如今可是骠骑将军了!”

“如果韩王信当年留在大汉,恐怕只会身死族灭,哪里还有生发的一日?”

霍禹说得头头是道,仿佛不管是进还是退,都有一条康庄大道等着他们。

此人的心中早已没有了什么忠义的念头,只将这天下大事看作那斗鸡寮了。

今日可以押这只鸡赢,明天可以赌那只鸡输。

看起来倒是灵活自如,不用受道义的约束,可到头来却最容易落一个满盘皆输。

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刻钟之后,霍禹终于意犹未尽地停了下来。

此时,正堂里的炭火烧得正旺,热力逼得他是满脸通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