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长安放炮驱邪祟,群臣进谏禁火药,皇帝冷笑训百官!(2 / 2)

鞭炮真是神物啊!定能赶走所有的不祥!

而能造出此物的天子,更是神人,定能保佑大汉百姓风调雨顺的。

于是,把百姓们不再害怕了,更开始无师自通的跟着摆手喊好,似乎想让动静更大一些。

他们希望死去的人,不管冤死的还是该死的,都能化作青烟离开长安城,莫在来年捣乱。

此时的大汉百姓只当鞭炮是驱邪之物,却还不知道,此物爆发出来的能量却可改天换地。

……

百姓们在北阙广场上高声呼喊时,在那几十丈高的丹墀之上,百官公卿亦感受到了鞭炮的威力。

天子前几日就特地下了诏令,在京六百石以上的官员,今日务必到丹墀上来观礼,无故不得缺席。

所以此刻,丹墀上满满当当,足足来了六七百人:只有不到五十人有坐榻,其余人只能规规矩矩地站着。

他们离北阙广场远了些,但也被鞭炮的动静惊得目瞪口呆,不少人的嘴巴张开之后就没有再合上。

当鞭炮的动静逐渐停歇,百姓意犹未尽地散场,浓烟仍然甚嚣尘上的时候,他们眼神复杂地看向了天子。

有畏惧、有敬意、有钦佩……天子真乃神人也!

但不少朝臣亦有担忧和不满:这鞭炮确实蕴含着伟力,但也过于暴烈刚猛,不合儒家的中庸之道啊。

如果天子也是一个暴烈刚猛的国君,对大汉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朝臣脸上的百态,刘贺看得清清楚楚,也猜到这鞭炮的动静是一定会引起震动和不满的。

今日过后,恐怕会有不少朝臣会对自己有非议。

但是刘贺不在意,今日命他们来看鞭炮,就是要在变法行新政之前,再敲打敲打他们。

等硝烟散尽之后,刘贺终于站了起来。

朝臣看到了天子的动静,纷纷面向天子,神色立刻变得肃穆庄严。

“众位爱卿看了这鞭炮,觉得如何,可能驱邪避祟?”刘贺问道。

“陛下多智哉,能想出此秘法,实乃常人之所不及!”韦贤说道。

“微臣与韦公所想一致,陛下乃神人也!”丙吉亦答道。

“此物若是能用于沙场,定能威慑匈奴,只是还不知如何使用?”赵充国说道。

……

朝臣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除了赵充国说到了点子上之外,其余人主要还是在奉承。

最后,倒是大司马大将军张安世站了出来,对天子进行了一番中规中矩的劝诫。

“陛下,微臣以为鞭炮一物虽有神力,却过于暴烈,亦不合儒家中庸之道……”

“所以此物的秘法不宜流传至民间,只能用于祭祀与典礼,方为正道。”

张安世说完之后,刘贺似笑非笑地点了点头,这让那些喜欢进谏的杂号大夫们看到了信号,纷纷站出来凑热闹。

“陛下教化百姓仍然要立足于儒经,不可用奇技淫巧。”

“鞭炮火药皆刚猛暴烈之物,虽能驱邪祛崇,恐怕亦会冲撞神明和先祖,不应常用。”

“持中庸之道方为礼,这鞭炮不合中庸之道,亦不合礼也。”

这些儒生出身的朝臣连连进谏,虽然刘贺无所不应,但是心中却有些不悦。

朕只是放个鞭炮而已,就引来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谏言,过几日行新政你们恐怕也要叽叽喳喳吧。

大汉帝国少了霍光这个政治强人,不代表一切就能太平。

朝堂上以前蛰伏下去的势力会逐渐抬头,刘贺潜在的敌人可能就在这丹墀上。

想要压服他们,讲道理是绝不够的,还要更强势一些。

待所有的朝臣都再也无可说的时候,刘贺终于才开口了。

“诸位爱卿说得都好啊,对着鞭炮,朕也有一些话想说。”

“今年要行新政了,目的自然是革故鼎新,‘革故’就是要去除旧的弊端。”

“大汉有许多沉疴暗疾,非鞭炮火药这样的伟力不可除灭。”

“所以朕推行新政的时候,恐怕也会有不符中庸之道的地方……”

“但革弊除旧迫在眉睫,朕的心意不会变的。”

“惊鬼神,朕不怕;招祖宗质问,朕不怕;引来天罚,朕亦不怕!”

刘贺猛然说出的最后这几句话,让丹墀之上的朝臣有些措手不及。

刚才开口进谏过的朝臣都有些尴尬和慌张,在天子这番话的映衬之下,刚才的谏言似乎有些不合时宜。

可是,这尴尬和慌张转瞬即逝。

霍光压制朝堂那么久,不让百官说话进谏,才让朝堂如一潭死水,才让霍氏得以擅权。

如今没了霍光,他们这些世家大族或者明门巨儒当然要多多进谏,免得天子误入歧途。

只不过今天是改元之后的正月初一,不用在今日扫了天子的兴,毕竟来日方长。

“变法新政之事,还望诸位爱卿与朕勠力同心啊!”刘贺意味深长地笑着说出了这句话。

“臣等定当竭力任事,永不负陛下圣恩!”所有的朝臣齐刷刷地拜了下去,未有不从者。

当然,下拜的时候,几百张脸上的表情各有不同,非常精彩。(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