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皇帝大闹朝堂1:打压世家,扶持寒门;裁撤丞相,罢免三公!(2 / 2)

不少人又想起了蔡义,此人难不成就是最后一任丞相?难不成是最后一个凭借担任丞相而封侯的人?

那运气简直是太好了。

百官公卿也渐渐地回过味来了,刚才天子让蔡义告老的时候,就已经想好要裁撤丞相了。

而此时,最为尴尬和不知所措的自然就是张安世和韦玄成了。

他们一个是大司马大将军,一个是御史大夫,和丞相同为三公,天子一句话,就裁撤了丞相,那大司马和御史大夫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陛、陛下,丞相虽常常虚置,但是数百年来都是百官之首,没有丞相总领百官,恐怕百官人心浮动……”张安世尝试着进谏了一句。

“没有了丞相,朕就来总领百官吧,百官会人心浮动吗?”刘贺轻飘飘地说道。

“这……”张安世被这句话给问住了,半张着嘴不知道如何往下接着说。

他很想要再继续进谏,却又不知道从何“谏”起,由天子总领百官,说到底没有什么毛病,但似乎又不符合成制。

可是天子既然要变法行新政,那本来就是要改变成制,又怎么可能沿用成制呢?

当张安世还想着与天子在丞相之事上周旋一番时,天子早已经暗度陈仓,将手中的刀悄无声息地砍向了他。

“另外,既然罢免了丞相,那大司马和御史大夫也不宜再高于九卿,从今日起……”

“大司马府和御史大夫府位同九卿,大司马和御史大夫的品秩从万石降至真两千石。”

“以后大司马只管养兵,不问用兵,若有征伐用兵之事,由朕从各将军中选人领兵出征。”

大司马是由太尉演变而来的,号称掌天下兵事,权责可大可小,对皇权绝对是一种威胁。

兵事分为养兵、统兵和调兵。

养兵就是军政,包含军校选授考课及训练,兵卒征调,驿传,厩牧,军械,符勘,兵籍,武学等事。

如此一改,大司马掌兵事之权就被白纸黑字地分割掉了,从全部汉军的主将变成了汉军的管家膳夫。

掌兵之权实际一分为三了。

天子掌调兵发兵,校尉掌统兵,大司马掌养兵:遇到征伐战事,天子再将调兵之权拆分给各号将军。

张安世身为大司马大将军,前一刻还在保“丞相”,下一刻却发现自己的“大司马”一职也被降了品秩?

“御史大夫仍然掌百官监察及考核,品秩也与九卿一致!”

“从今日开始,三公九卿就改成九卿二府了,诸位爱卿没有意见吧?”

刘贺缓缓地向满殿的朝臣问出了这最后一句话,但是视线却在张安世和蔡义的身上来回地移动着。

别的大臣没有理由反对的,现在就看他们二人的态度了。

站起来的张安世不敢有异议,坐着的韦玄成更是没有理由反对。

刚才,天子给他们封侯的时候,他们没有拒绝;而如今要夺他们的官了,他们又怎可能反对呢?

张安世和韦贤都不是霍光,不敢在大朝议上直接抗命。

他们二人的这三公当得也太不划算了一些,从九卿到三公,不足三个月,就又从三公降回到了九卿。

虽然不敢提出异议,而张安世和韦玄成都有一些“色难”。

天子虽说是在推行新制,但终究是罢了他们的官,他们在面子上又怎可能拉下来呢?

二人不愧是见过了大风大雨的人,而且本身也不是很痴迷于权势,那半分的不悦很快就从脸上收回到了心中。

刘贺观察到了他们那稍纵即逝的不悦,却并没有出言劝勉,反而还刻意地问了一句:“张卿和韦卿,不会有怨怼之情吧?”

“陛下高瞻远瞩,微臣不敢有怨怼之情,我等领旨。”张安世和韦玄成连忙坦然地说道。

“好,二位爱卿深明大义,不愧是朝堂柱石,朕甚是欣慰。”刘贺似笑不笑地夸赞道。

这才是一个开始,希望你们今日在前殿上,能始终如一地保持这份恭敬和沉稳。

“昔日,孝武皇帝建立中朝时,本意是想让中朝决策而外朝施政……”

“但霍氏以中朝官笼络人心,外朝官获得加官者数不胜数,中朝外朝早已经混为一谈。”

“霍氏也是借此才得以擅权,为避免再有权臣擅权,一人独掌中朝和外朝,朕决定推行第二项新政……”

“从今日起,外朝官不得担任中朝官,中朝官亦不得担任外朝官……”

“现有的所有中朝官全部罢免,朕全部都要重新任免……”

然而,这第二项新政还不止于此,天子而后的话更是让百官公卿“嗡”地一声热闹了起来。

前殿之中,一片哗然,这哪里还是变法,简直是变天了!

这里备注一下,文中的世家大族是广义上的,此时其实还没有形成门阀士族那种明确的阶级。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