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行募兵制扩军,九月再伐匈奴,定要除根灭种!(2 / 2)

大将军、卫将军和骠骑将军都已经不再反对,剩下的几个人自然也没有反对的意见了。

“如此甚好,君臣一心,上下用命,汉军一定当所向披靡!”刘贺拍案赞道。

“臣等定当竭力而为。”众人齐声说道。

张安世等人的身子坐直了一些,准备像以往一样,准备与天子商议出兵的细节。

点将、选兵、调粮……这些事情非常繁琐而复杂,都需要一项一项细细地讨论。

幸好去年出兵的时候,还囤积有大量的粮草、武器和战马,并没有完全折损殆尽,倒也省了许多事情。

但是,让张安世等人有些意外的是,天子没有直接下诏,而是对着门外拍了拍手。

在众人疑惑的眼神当中,一直守在门口处的侍中樊克跑了出去,而后又跑了回来。

而在他的怀中,则多了一样让张安世等人两眼发晕的东西——竟然又是书!

众人“眼睁睁”地看着樊克把书分别放到他们的面前,伸长脖子看了一眼。

封面上写着四个大字——《武备会要》。

这一刻,张安世等人终于咂摸过味来了:这不仅是一次出征,更是一轮新政。

天子是要借出征匈奴的机会,对汉军进行一番改制。

有了前两轮新政打样,众人知道这一轮新政也一定会让汉军“伤筋动骨”。

但是他们却没有流露出太多反对的意思。

既是不愿,也是不能,更是不想。

“不愿”是因为军权过于敏感,是天子不可触碰的逆鳞。

即使是内阁大学士,也不敢在此事上轻易置喙,否则极易遭到天子的猜忌。

“不能”是因为众人在汉军中的威望有限,不足以阻止天子改制。

纵使是刚刚立下大功的赵充国和韩增,威望也没有达到如日中天的地步。

况且,乌孙国取得大捷的事情很快就会传播出去,到时候,天子才是那个用兵如神的人。

霍光倒台之后,汉军之中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只有天子才可以填补进去,他人无法插足。

“不想”自然是因为兵事非常繁琐复杂,不是“文官”可以随意发表议论的。

魏相、韦贤和刘德这几个人对兵事几乎毫不了解,自然无法表态。

于是乎,刘贺这针对汉军的第三轮新政,竟然没有在内阁中遇到任何的反对。

“诸位爱卿,朕说过,新政的目的是要富民强汉。”

“大汉变强自然也包括汉军变强,所以这几个月,既要让汉军备战,也要对汉军改制。”

“至于汉军到底要如何改制,这《武备会要》上说得非常清楚,朕现在一项一项来说。”

“诺!”

“请众卿先看这第一部分,就是强推募兵制,使其与征兵制并重。”

刘贺确定众人已经翻到“募兵制”一节之后,才不急不慢地说了起来。

现在的汉军是以征兵为主,募兵为辅。

虽然从数量上来看,征兵占到八成以上,募兵不过两成。

但是而这发挥的作用却不是由数量决定的。

那两成的募兵要么担任队率和屯长等中下级军官,要么是军中的骨干老兵,战力不是服役两年的正卒可比拟的。

孝武皇帝在位的前期,四处征伐的汉军是以征调而来的正卒为主。

但是随着大汉对外用兵的规模越来越大,汉军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兵员不足的情况。

打败仗,兵卒有折损;打胜仗,兵卒也有折损。

到了孝武皇帝中后期,卫青和霍去病等名将虽然已经凋零,但他的雄心壮志却没有改变。

于是只能任用李广利和赵破虏等人为领兵主将。

和他们的前辈比起来,李广利之流的军事才能实在是平庸了许多。

虽然也取得了不少的战果,但损兵折将也不少,胜只能算是惨胜。

太初元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数万人出征大宛,遭遇大败,生还者不过十之一二,折损四万人以上。

同是这年,浞野侯赵破虏率兵攻打匈奴,大败而归,折损兵卒二万余。

天汉二年,李广利领三万骑兵出击匈奴,斩敌首上万,归途遭埋伏又大败,折损两万余。

征和三年,李广利率七万人出击匈奴,斩首数万,轻敌冒进,陷入重围,七万汉军尽数覆灭。

……

而在这之前,卫青和霍去病等人虽然常常能取得大胜,但是有常胜将军,又怎可能有无损将军呢?

类似的惨败还有不少,几十年件,近百万的汉家男儿死在了平定匈奴的战场上。

而这还仅仅只是大汉在匈奴、西域这一个方向上折损的人口,朝鲜、南越、西羌……何处青山无忠骨?

连年的战争,连年的折损,大汉境内怨声载道,可以征调的正卒越来越少……

于是,募兵应运而生,数量也开始增加。

李广利出征大宛和匈奴时,汉军就不只是良家子弟出身的正卒了。

因为兵力实在过于短缺,孝武皇帝屡次下诏,征伐恶少年、赘婿和刑徒出征。

总之就是五花八门,各有来路。

当时,南军和北军中的募兵比例,几乎占到了一半以上。

后来,孝昭皇帝即位,用兵的次数大大减少,让一代人得以长成,兵源紧张的问题才得到缓解。

募兵的数量随之减少。

如今,匈奴已经苟延残喘,已经不再拥有过往那么强大的实力了。

所以汉军出征更应该注重“质”而非“量”了。

相对于数量众但战力低的征兵正卒而言,数量寡但是战力强的募兵才更合用。

与其次次都发动数十万战力低下的正卒,不如调用三五万战斗力极强的募兵。

这样一来,总体战力没有下滑,却又能减轻后勤的压力。

“朕以为应该增加募兵,使其与征兵并重,不可偏废。”

“募兵为经络骨架,征兵为血肉腠理,二者相辅相成,方能让汉军更强。”(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