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大汉哪家最嚣张,当属沛县老刘家!(2 / 2)

张安世们顿时觉得头昏目眩,心中长存的固有思维,让他们忍不住想要站出来劝诫。

这一次,没等他们站起来向天子进谏,天子反而主动找到了他们。

“内阁大学士刘德!”刘贺第一次如此正式地称呼刘德,以往可都是直接称之为叔公的。

“微臣刘德,敬候陛下诏令!”刘德脸色有苍白地站了出来。

“你觉得朕的处置得可还得当?”天子冷漠地问道,似乎话里有话。

“陛下……”刘德拜在地上,心中愤懑,怨气极重,有话却不敢说。

“嗯?嫌朕是暴君,不愿进谏?”天子有些轻蔑地笑道。

“陛下重用酷吏,打压忠臣,微臣无话可谏!”刘德犹豫斗争了许久,终于不顾一切地扔出了这句话。

此言一出,自然是满殿哗然。

若问大汉的天下,最大的世家大族是哪一家,当然首推刘家。

若问大汉的天子,哪一家最嚣张,当然也首推刘家。

这个刘,就是刘邦的刘,刘恒的刘,刘彻的刘……

不仅因为刘家天下最大,更因为刘家的天子没有一个好惹的。

从刘邦开始,经过刘恒,再一直到刘彻,除了短命的孝惠皇帝和孝昭皇帝之外,一个比一个狠。

纵使是那些没有当上皇帝的诸侯王或者宗亲,也出了不少的狠人。

比如说绝食而死的淮南厉王刘长,比如是能够与熊罴搏斗的刘胥。

这刘德并不是太祖高皇帝的子嗣,而是楚元王刘交的后嗣。

刘邦是刘太公的长子,而刘交是刘太公的第四子,是刘邦同父异母的弟弟。

大汉肇建至今,这一支宗亲基本上垄断了宗正一职,在宗亲中地位非常高。

既然有刘太公的血统,当然也继承了那一分狠决。

所以楚王刘交一系也出了不少的猛人。

最猛的就是刘交嫡孙——大汉第三位楚王刘戊。

而这位刘戊参与了七国之乱:敢造反作乱,当然是个狠人。

刘德的爷爷是刘戊的叔叔,因为多次劝诫楚王不要造反,所以才被孝景皇帝赦免。

刘德自然不敢像楚王那样造反,但是以前在朝堂上敢和霍光对着干,如今在朝堂上又敢骂天子昏君,当然也够狠。

只是,他搞错了一件事情,他再狠又怎么可能比当今天子更狠?

实际上,刘贺被刘德明里暗里讽为暴君和昏君,并不觉得生气。

因为,强者都是用胜利来纾解自己的怒气的,而不会跳脚骂街。

“重用酷吏?打击忠良?”刘贺冷笑了一声接着说道,“敢问刘阁老,这何人是忠良?”

“陆氏父子、河南郡守韩不害、昨日跪谏的朝臣贤达……何人不是忠臣,陛下又是如何对待的!”刘德再次厉声说道。

“说到底,刘阁老还是认为朕打压世家大族的新政是乱政,所以才自诩忠臣,要阻挠朕的新政的咯?”刘贺冷笑问道。

“陛下圣明,此事倒是说得通透有理!”刘德寸步不让道,他今日是豁出全部身家性命了。

“如此说来,你也觉得世家大族是大汉的根基?”刘贺问道。

“世家大族不是大汉的根基,还有何人是大汉的根基?”刘德再问道。

“问得好!你且平身,朕告诉你何人是大汉的根基!”刘贺冷冷说道。

刘德刚才已经将最癫悖的话都说完了,心中那点恐惧暂时消失了,所以天子说完之后,他也立刻站起身来了。

而刘贺却不再看这刘德,他说的这番话听起来都是忠臣之言,但已经彻底过时了。

如今的大汉,要的不是漂亮话,要的是正确的立场。

立场不正确,任你功劳再大,学问再多,门楣再高,都没有用,都是乱臣贼子。

“殿中不少人都和刘阁老有同样的想法吧,认为朕打击世家大族,乃自毁根基。”

“孟子有言: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左传有言: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谷梁传有言:民者,君之本也。”

“孔子有言: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此乃历代先哲大儒的高论,朕深以为然,殿中诸公都是饱学之士,不会有不同的意见吧?”

刘贺说完,很是挑衅地看着殿中的群臣,等着人出来反驳自己。

这些圣人之言,当然没有人敢反驳。

“韦阁老,这民是何人,朕想听听你的高论!”刘贺转向韦贤问道。

“大汉有编户齐民,所以在户籍中的人,都可以算是民。”韦贤明知天子要借题发挥,但也不敢曲解。

“韦卿说得好,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在户籍中服役纳税之人,自然就算是民,但是……”

“但是朕以为说得还不够完备,朕以为不在户籍之人来日也可以转入户籍,所以用编户作为标准,未免狭隘。”

“昔日,卫青幼时先为郑家奴婢,后为阳平公主府中骑奴,是不在编户齐民中的奴婢,却为大汉立下了不世之功。”

“堂上诸公,何人敢说自己对大汉的功劳比卫青还高?”

卫青一族虽然已经族灭,但是卫青之名不可玷污,所以当然也无人敢出来否定天子的这个说辞。

“所以朕以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生于王土之上,皆为王民,王民不分高低,皆为大汉根基。”

“朕此言论,何人有异?”刘贺再次充满挑衅地看着满殿朝臣问道。

百官龚卿在石渠阁辩经中已见识过天子辩经的能耐了,连孔安国都甘拜下风,他们何德何能,敢与天子争锋?

“世家大族是民,寒门百姓是民,奴仆刑徒也是民……”

“既然都是民,看一人是不是大汉根基,就不看出身为何了,而是要看看为今日的大汉立下了什么功劳!”

“人人都说世家大族对大汉有功劳,那么朕让你们看看,到底何人才对大汉有功劳!”

刘贺说完这句话,再次停了下来,而后看向奋笔疾书的樊克,缓缓说道:“召张老妪上殿吧。”

求全订!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