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大汉开疆:破大宛,平大月氏,灭安息帝国!(1 / 2)

十五年,弹指一挥间。

既有海内清晏、天下承平的欣欣向荣,也有纵马驰骋、血流如河的金戈铁马。

大漠之上已经数年不见匈奴人的踪影,哪怕是在草场上放牧的也是右衽之人。

西域三十六国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鼎新二年移汉民实边,鼎新三年完成改土归流,鼎新八年有七成胡人内迁。

如今,西域都护府下辖大汉军民二十余万人,每年还有更多的汉民向此迁徙,原本的边陲险地成了西陲江南。

至于实力强大的车师国和乌孙国,经历几次反叛和平叛之后,实力大衰。

加之其上位者逐渐汉化,已经彻底臣服于大汉。

虽然二者还未完成改土归流这个程序,但都已被一分为五,变成了十余个小城邦。

新王登基的时候更要得到大汉天子的认可,与刘氏诸侯王并无二致。

在西南方向,大汉还向高耸的青藏高原进军,效仿西域都护建立了西羌都护。

并在重要的河谷关隘之处,修建大量屯田所。

大汉军民用日拱一卒的策略,逐渐向青藏高原的腹地挺近,用最小的成本控制这块有特殊作用的广袤领土。

此时的西藏高原,人口稀疏,小部落林立,尚未形成可以与大汉抗衡的政权,正是大汉开疆拓土的好时机。

朝堂上无人理解天子为何对这块荒地情有独钟,但是数年来已经明白天子所见远胜于他们,所以并未阻止。

至于东北的乌桓各族,在匈奴人败退之后,失去了首鼠两端的选择,彻底倒向大汉,同样开始实行改土归流。

于是乎,这十五年的时间里,大汉的版图逐渐向着日后那海棠秋叶的形状演变。

除了实控的疆域不断扩展之外,大汉在疆域之外的扩张也有了极大的新的进展。

欧亚大陆上,在游侠带领下,大汉在西域以西建立起一连串坚固的殖民据点——棱堡。

大汉开始扩张的时候,葱岭以西最强大的是大月氏和大宛,他们对大汉的扩张产生了警惕,双方摩擦不断。

最终,在大炮、突火枪、抛射火箭和棱堡之下,两国骑兵碰得头破血流,毫无进展,只能看汉旗一点点延伸。

除了这些器物之外,大汉的骑兵也在葱岭以西横冲直撞,为大汉军民保驾护航。

孝武皇帝在位期间,也曾经数次出击大宛,但是胜少败多,损兵折将,而且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进展。

但是如今不同了。

因为大汉驱逐了匈奴,占据了西域和漠北,不仅有了更靠西的桥头堡,还获得了优质草场,战马源源不断。

大宛和大月氏与大汉接壤了,调兵攻伐根本就算不上是劳师远征。

华夏民族是农耕文明确实不假,但是在军功、土地、荣誉和财富的刺激之下,愿纵马疆场的人也很多。

鼎新七年,骠骑将军韩增率骑兵五万,从葱岭出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闪击大宛,转进大月氏,席卷千里。

最终,在大月氏的蓝氏城下,尽歼两国十万联军,斩杀两国国主及以下贵族百余人,蓝氏城改名为新受降城。

两国胡人总计六十余万,全部分散迁往大汉南方各郡国,沿途病亡倒毙者不计其数,大汉心头大患彻底消除。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