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一本正经(2 / 2)

边境遗孤 夏侯锷 7633 字 11个月前

武安君也停下了手里的笔,抬头看着二人。

对于大秦来说,无论是文正公还是武安君,他们都将老去,也已经开始衰老,未来终究还是要交到年轻人的手中。

无论是夏侯锷还是范正则,他们都是秦国的未来。

“你觉得凭借口舌之利真能换的别国土地?”

夏侯锷又问道。

“张子大才以纵横之术游猎诸国土地,为我大秦开疆拓土,但终究是借势而为。”

“自古以来从没有拱手相让的土地,只能以血浸透,今日我大秦每一寸国土都饱蘸我秦人热血。”

夏侯锷说的很认真。

他出身边镇,最是懂得一寸山河一寸血的道理。

近年来内有文正公安邦,外有武安君镇国,在一片安定祥和的盛世之景下,还有几人居安思危?

范正则与夏侯锷论才干,没有什么优劣,都是未来的国之栋梁,今日也并非范正则想的太过理想化,只是两人的阅历不同,见识不同。

世面这东西最是难讲。

无论是星辰大海还是茅屋破衾,都只是这世间的一面,每个人都无法看到这个世界的全貌,所说所论都只是偏见。

“夏侯兄高论,在下受教了。”

范正则执礼拜道。

“得了吧,听他唬人,小希啊,对这个兔崽子可不能轻信,否则日后你会吃大亏的!”

武安君当众拆台道。

身为武安君,一生戎马,历经大小数十战,只有染血的土地,他最是清楚,所以夏侯锷来讨要国书,才能这样轻易的就扔给了他。

只是他心里清楚,别看夏侯锷这时候一本正经在说教,心里还不知道在盘算什么坑人的事情。

“呃?”

范正则没有领悟武安君话中的意思,只当是在为自己解围,不想自己太过被动。

“老爹,咱说的都是正理,说什么吃亏呀,再说,如今我身无一官半职的,空顶着个瑞麟子的爵位,也就当个吉祥物,还能让范都尉吃亏上当不成?”

夏侯锷无赖地说道。

“你心里盘算的什么,自己知道,但是我告诉你,别带坏小希。”

武安君警告道。

自小夏侯锷的小心思就没有逃出过武安君的眼睛,尤其是正经认真的时候,多半有所图,虽然不一定能够完全的猜出他的意图。

这么认真地讲土地之争,多半还是为了把范正则绑到自己这边,不要将国书的事情说漏。

“带坏范都尉,老爹你是真看得起我,且不说文正公会不会剐了我,就是咱这么正直的人,也不会干那种事啊。”

夏侯锷自清道。

“不过我还是不懂,既然国书无用,那夏侯兄讨要国书意欲何为?”

范正则不解地问道。

“范都尉真的不懂?”

夏侯锷笑着反问道。

“能猜出一点,但是以夏侯兄的谋算,恐怕不只这么简单。”

范正则这会儿果然还是被夏侯锷唬住了。

“哪有那么多谋算,就是和范兄想的差不多,当个护身符罢了。”

夏侯锷笑着说道,天真的笑容,很阳光,很真诚。

“哥,你们在聊什么?”

夏侯晴蹦跶着小步走进来,笑着问道。

“老爹给准备了什么东西,有没有给我的?”

夏侯锷回头连忙问道,眼神里满是期待,像是个孩童。

看着这一幕,范正则对他是真的佩服,至少他自知无法做到。

“没有,都是给我准备的,好多美食和衣服,都是我喜欢的,谢谢老爹,嘻嘻。”

“有脆李、驴打滚、锅巴……”

夏侯晴露出一排小白牙,显然是非常满意,向夏侯锷不停的炫耀着。

“净说瞎话,这不是给我准备了这么多东西嘛!”

夏侯锷都不需要别人哄,自己就给自己哄好了。

“这都是给我的,不许你惦记!”

夏侯晴嘟囔着脸蛋,扬起小拳头示威道。

“你又吃不完这么多东西,哥哥从小怎么教育你的,有好东西要学会分享,尤其给你哥分享,全都忘了?”

夏侯锷佯怒道。

“你去和老爹说吧,老爹说分给你,就分你一点。”

夏侯晴一溜烟跑到了武安君身边,又是捏肩又是锤背。

“还是妹子懂事,不像某个兔崽子,整天就会给我添麻烦,给我堵心。”

武安君享受地说道,还不忘贬损下夏侯锷。

“那是,咱可是老爹的小棉袄。”

夏侯晴甜腻腻地说道。

武安君放下手上的政务,带着三人去了书房,闲聊了些事情,将此去长安路途上的需要注意的事情简单说了几句,把路线又梳理了下。

等从沧海楼出来已经是半夜。

……

第二天,夏侯晴身跨战马护卫在旁,十二骑护卫跟随,载着秦国瑞麟的车驾明晃晃地驶出武安城。

几日前,进城的夏侯锷还被诸多刁难,如今却有不少人主动来相送。

朔北郡距离长安少说有半月的路程。

位置上,朔北郡在东,长安在西,要横穿整个朔北才行,往后进入青阳郡,才能望见长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