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七 粮食大丰收(2 / 2)

朝堂上。

陈墨先是说出了江南、北地大丰收的好消息,说着楚国如今欣欣向荣。

众臣闻之哗然,一个个都是称赞叫好了起来。

江南、北地的大丰收,这就表明朝廷不用再拨钱出去救助了。

并且可以开始收取赋税了,减少国库的压力。

毕竟之前北地一切百废待兴。

为了北地尽快恢复安定,繁荣。

这近两年来,可不少往北地拨款,并且无限期的免除了北地的赋税,

搞得财政都吃紧。

而江南,本就是富庶之地,今年粮食大丰收,可以加重一些赋税,先把国库充盈了再说。

这是大臣们的想法。

等陈墨说完后,镇西王又紧接着上前一步说了起来。

镇西王表达的意思,就是江南、北地之所以能有大丰收,都得归功于新政,表扬了全体官员为了推行新政的努力,然后话里话外说着如今军队兵强马壮。

但一年多的太平,让军队有些懈怠。

最后,镇西王和陈墨异口同声的说道:“请求陛下发兵攻打南周。”

来了,来了,这一天终于是来了。

这是群臣此刻脑海中浮现出的念头。

有老臣站了出来:“陛下,万万不可呀,古今国内刚刚恢复生机,此事出兵,一旦战败,将会动摇国本啊,到时新政的努力,都将毁于一旦。”

这名老臣的话,得到了不少大臣附和赞同。

他们没有结党,纯粹的是为这个国家着想。

现在出兵,确实急了一些。

当然,他们也不是不想打。

而是想再晚两年打,等国力恢复起来了再说。

陈墨也知道再晚两年打,对楚国有利。

但也对南周有利。

到时的南周不仅彻底恢复过来了,还会露出獠牙,那个时候再开战,就是真正的硬仗了。

不过朝堂就是陈墨和镇西王说的算,之所以有老臣们这种官员存在,主要是陈墨不想把朝堂搞成自己的一言堂。

这种发展,才是对楚国有利的。

一番争论后,陈墨提出投票表决。

最后陈墨以绝对的优势,碾压那群老臣们,选择发兵。

因为要把粮食调过来要时间。

攻打的计划也要制定详细。

最终将发兵的时间,定在来年开春。

当然,在发兵前的这段时间,陈墨也不是光坐着,而是将火药厂的炮弹、火药什么的,伪装成货物,以商队的方式,运往楚国最南面的城市,枫叶县。

并写信发往越国,让徐烈开始制作弓箭手用的箭矢,不少于十万支箭。

并命令神机营、南镇抚司。

在这段时间内,尽可能的制造出足够多的火铳出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