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带给唐朝的礼物(2 / 2)

“老孙,都是乡里乡亲的整这个干啥,东西收了,等会儿让易安下厨做吃食,留下来吃饭”老寿星定了调子,都吃一河水,以前想帮忙,可自己还拖着饥荒,现在有门路,帮衬是应该的。

“寿星爷,你们村民都在地里干啥,这是地里还没收完?那俺们帮着一起收”下河村的汉子看到好多人在地垄上站着,就觉得地里是不是没收完。

看着壮汉脱了衣服准备下地,老寿星赶紧劝,天冷可别病了。

“不用,不用,粟米都收了,把衣服穿好,是咋回事呢,易安春耕时找了些良种,每家地里种了些,不多,等会儿有贵人过来一起秋收,可别冲撞了,贵人还没来,大伙都在地里等着”

“还有好种子?”孙老张惊讶道,一个美人果就盆满钵满的,要是下河村还跟着种,不敢想,不敢想。

“产量差不了,等收的时候一起看看,能种就都种上”易安给下河村吃个定心丸。

又过了半个时辰,郡府官员、临淄王就来了。

易安带着众人来到自己的2亩地跟前。

“易安,今天你说了算,咋个章程?”李隆基最大,先开问。

“我家就2亩地,嫂子要种粟米我没让,所以一亩地种了红薯,一亩地种了土豆”易安回话,“杜伯父您让人把这一亩土豆地先量出来”

郡府的小吏和衙役配合着,很快。“回杜别架,这就是一亩地”

易安看了看地里,又解释到

”土豆叶子逐渐发黄,地沟开裂了,这是底下土豆大丰收的标志,土豆必须要等叶子败落了才成熟,不到时候不能挖”

“大伙先都别动,否则土豆收不好,还糟践,先看我干”

几十口有男有女,看着易安一把将土豆秧苗拔掉,几个大大圆圆的果实就挂在上面,摘下来扔在地上,再用木锹将土豆周围的土拨开。木锄在土里慢慢的刨,动作小心手法柔和,一个个土豆像变魔术似的,从土里探出头来,把土豆上多余的土和根茎抖掉,留下干净的土豆,这些单个都有半斤重!可易安还没停下来,丢掉工具,伸手在土里慢慢摸索着,一会儿出来一个,一会儿又出来一个,这些就小些。

差不多了,易安起身,拍拍土,拿了个土豆递给李隆基

“这就是土豆,您看看”,又拿了几个递给郡府的官员。

转身对乡亲们说:”土豆是生的,不能吃,要煮熟才行

大伙收的时候,锄头不能用大力,刨坏了也不要紧,拿回去煮煮一样能吃,土里一定要收干净,还有小的在下面,土豆秧子也收好,等干了烧火炕!”

庄稼人看着易安起土豆,这还不简单,不伤了土豆就行,锄头怕不好控制,那就用手刨!

所有人都在这一亩地里收,郡府的大秤就在地头,一筐一筐的过来称重,称完就放旁边。

“易安,这个粮食怎么种植?怎么储存?怎么吃?”李隆基问道关键

“不挑地,荒地也能种植,村里人都会种,种了不用管,有没有水都行,随便种,放阴凉处盖住或者放地窖里都能放住,保存好了吃一年,煮着吃、烤着吃都行”易安答道

风风火火的干了起来,一时半会儿收不完,可小吏身子抖的不行了

“杜别架,已经15石了”换谁压力都大,脑子都不转了,粟米亩产就5-6石

“多少?”李隆基怕是没听清楚,追问一句

“15石了”

看着忙碌的众人,怕是要3石了,3石!这个数字轰的天灵盖生疼,这怎么可能,亩产3石的粮食!就在自己眼前!不挑地、不挑水还能长时间储存,这是什么神仙粮食,哪里会有这样的粮食!不敢想象,要有了这样的良种,天下百姓永远都不会再饿肚子!

叫来自己护卫

“你们给我把土豆重新称一遍,务必不能出错!”李隆基神色越发凝重!杜邦等一干郡府高官,听了易安和李隆基的对话,神情激荡,心脏都要跳出来了,既希望又怕失望!这帮子小吏瞎胡搞都是老手,可不能出了差池,小吏都去挖土豆!他们上阵,帮着护卫,计数、称重。没想到即将见证神仙良种的诞生!

忙了一上午,干劲不减,终于收完!

“回临淄王,算上村民抬走去煮的,亩产是5石!”护卫、官员一遍一遍的核对,最后给出的数字!说话声音都颤抖

“多少?”李隆基没控制住情绪,大声质问。

梁刺史赶紧过来说“是5石!”

地里的人都有点站不稳,天晕地转的,最后摊在地里,周围人说话、哭声都听不清楚,仿佛梦境般。

“李山,你死的冤啊,太冤了”吴氏的一声嚎,把大伙从梦境种拽了出来。

“这是神仙良种!俺们以后能吃饱肚子了,娃子再也饿不着了,好粮种!”

“5石!5石啊,老天爷啊,再也不死人了”

“老梁,这回好了,不挑地,不挑水,好庄稼,要过好日子了”

无论是郡府高官还是乡亲们,跳着、抱着、哭着,地里乱了!李隆基摩挲着怀里的土豆,泪水滴落在土豆上,一刻也不想放手!

老寿星裂开嘴,笑就没停,那犹如树皮般的面颊爬满喜悦,笑的宛如孩童!

“易安,汝找寻千古奇粮土豆,功在社稷,利在千秋,本王感激不尽,代朝廷,谢你!”李隆基控制着情绪,说完,向着易安拱手作揖。

郡府人等,整理衣襟、妆容后,拱手作揖。

百姓乌泱泱跪下,磕头!

易安面色庄重,对众人作揖,受了这一谢,周围静悄悄的,只有风声。

易安等了6个月,这才是带给这个时代最好的礼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