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大兴建设(2 / 2)

李大壮虽然听不懂楚歌是什么意思,但是他听话,而这也是楚歌让他管理钱粮的主要原因。

这娃不仅看着憨厚,人也确实实在,他说什么就做什么。

很快,县衙发出告示,召集百姓大搞建设,工钱一日一结。

如今七月初,粟米种子已经播下,丰收要到十月份,有闲着的百姓赶来做工。

一天结束,领到当日工钱。

顿时,城外镇上的百姓也纷纷赶来做工。

修公厕。

推倒危房,重建新房。

开挖下水道。

平整道路。

建设新学堂。

帮着打造独轮车、桌椅凳子。

砍伐木头、竹子……

每一天都有做不完的事,秭归内外每天都是一个新样子。

一天天的花钱如流水,看得李大壮胆颤心惊,拿着科学院新造的算盘,抓破了头皮。

可是过了几天,他突然发现开支变少了,而且每天都在变得更少。

“这两天做工的人是不是来少了?”李大壮找来下属询问。

手下拿出登记册看了看,摇头道:“没有啊大人,人反而更多了,这些天我们这大搞建设的事都传到了隔壁巫县,那边的流民很多都来做工赚钱了。”

“行了,你去忙吧。”把人赶走,李大壮再次计算起来。

“没错啊,支出确实减少了。”

百思不得其解的李大壮,前去寻找楚歌,不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他睡不着觉。

面对李大壮的问题,楚歌笑了。

真的都在花钱吗?这不过是左手倒右手的把戏罢了。

人都是向往美好生活的,看看建好的新房子,再看看自己住的破烂房子。

听说可以出钱买,还能用自己原来的破房子抵消一部分钱款,哪怕钱不够,还可以先欠着,用之后的工钱偿还,并且无利息。

好啊,这可把百姓高兴坏了,有这么好的事,现在他们就担心事情不够做。

瞧瞧,单说推倒危房,建设新房这件事,楚歌就在大赚特赚,不仅整治了城市面貌,百姓得了新房外,修建工人还免费学到了一门手艺。

另外,做工发的是工钱,吃饭要自己带或者在市场上买,一来一去,工钱回来,开设的餐馆、粮铺又赚取了差价。

毕竟,就算百姓不买,等他们真没吃的了,大同军还不是要出粮赈灾。

这以工代赈,建设了地盘,总好过白养着他们。

还有,百姓有钱了,自然会消费,他让手下的人在新建的市场卖吃食,卖衣物,卖家具,又把百姓的钱给赚回来了。

而且这其中的原材料,都是收自百姓手中,让一些在家的老人、妇女也有了收入。

他们在家里可以织布,做草鞋,然后官府统一收购了去市场上贩卖。

科学院研制出来的独轮车大家都说好用,这有钱了不买一辆回家搬货运东西吗?

科学院打造出来的桌椅不仅美观,还不用像以前那样跪着坐,楚大人都说好,不买一套回家当彩礼吗?

市场上新出现的麦芽糖便宜又好吃,不买一点回去给娃儿尝尝吗?

新开的学堂,娃儿去上学,不是要买几件新衣给穿上,难道让他们光屁股去不成?

就连往日里污秽不堪的粪便,听说都能用来肥田,公厕的便便都被人预定了,这不要钱吗?

听着楚歌的一一诉说,李大壮傻眼了。

原来还可以这样,主公真神人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