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建国称帝(1 / 2)

随着楚歌进城,洛阳的封锁就解除了。

官员们开始接收洛阳的政务。

小吏敲锣打鼓通知百姓。

“大家可以出来了。

“所有人听好了,你们可以去官府办理新户籍。”

“有了新户籍,官府给分田或是安排做工。”

随着地盘的扩大,大同军的分田政策也与时俱进了。

一些依山傍水的地方,或者是城市、草原,百姓没有种田技能,又或是不想种田的。

大同军也不会强制让他们放弃其他技能,硬逼着种田。

就像洛阳,因为是大汉都城,立国几百年,城市经过几次扩建。

周边的耕地比较少了。

城市里的人,也大部分在世家麾下产业里做工,或者服务于城里的富裕人家。

像这类人,大同军就会让他们自由选择。

想分田的可以分田,可如果周边没有田地了,就要移民去其他地方。

或者根据手艺和意愿分配在大同军及治下商贾开办的厂里做事。

这就好像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工人端的铁饭碗,吃得商品粮。

只是大同军不以工人阶级为主,故而虽然这个工作资格可以代代相传。

可是一旦工作人员故意旷工、偷懒等,就会取消分配资格。

第二天一早,官府各部门的官吏就在洛阳各处开喊。

“招工了,招工了。”

“有把力气的都可以来。”

“一天二十文钱,当天结算工资。”

京城居,大不易,手下经过计算,这里的工资应该两倍于落后地方,否则百姓赚取的工钱不够买粮。

对此,楚歌自然没有意见。

“大人,你们这里招人做什么?”

“真的一天有二十文钱吗?”

小吏语气温和道:“大叔,我们这里招人挖下水道,建公厕,不需要其他,只要有把力气,不怕苦不怕脏就行。”

挖下水道?

建公厕。

问话的中年人虽然不懂具体意思,却连拍着胸膛道:“那不会,我们做事勤快滴很哩。”

说完他又小声道:“大人,这工钱真的是当天结算吗?”

不怪中年人担心,自汉室迁都,城中士族和富裕人家大都跟着一起走了。

这些日子以来,洛阳再不见往日繁华。

他们这些替人打长工或是打短工的人,可就失了生计,再找不到工做,家里人可就要活活饿死了。

如此,也就不管眼前的这些官吏是大汉的,还是反贼的了。

小吏闻言,耐心回道:“是的大叔,我们这里工钱都是当天结算的。”

中年人和周围一起来的嘀咕一阵,道:“好,我们做了。”

“各位,我们只招有大同户籍的,你们可以先在旁边办理新户籍。”

“新户籍?”

招工办也没法子,上面吩咐了,需要配合户籍政策,尽快完成洛阳百姓的各项统计。

随着地盘扩大,大同军资金储备越发雄厚。

如今的各项制度越发完善,除了田政外,办理户籍和收缴田地的方法也更加温和。

现在的大同官府已经不强制治下百姓办理户籍了。

分田。

分配工作。

征招官吏。

农兵资格。

工厂代工。

……

种种福利已经无需官府要求百姓办理户籍,而是百姓抢着要办理了。

一段时间后,如果没有主动来办户籍的人,反而会显得异常突出。

这种人要么是孤家寡人,要么生理有缺陷,要么特别仇视大同军。

前两者还好,官员派小吏去上门办理,相比之前家家户户地通知,解释一万遍的好处,强制押解等招数,如今小吏办事算是轻松多了。

至于仇视大同军的,上报后自然有其他人确认真实情况,之后如何应对就不用小吏管了。

另外,随着大同军资金越发雄厚,对于田地的收缴也变得温和起来。

之前没钱的时候,是不管不顾地全部收缴。

如今,只要确定对象是良善家族,就会用金钱赎买,就连原先收缴过的良善家族,也会补上钱财。

内政事务如火如荼地展开。

洛阳的城市工作以建设公厕、挖下水道开始。

周边的工作以连接道路为主。

时间一天天过去,随着天气越发寒冷,洛阳城兴起了建设土炕的热潮。

土炕自然是楚歌提出的,如今已经在益州等地流行开来。

寒冬腊月,坐在土炕上,下面燃火,上面暖和。

土炕旁边还能顺便加热烧水,家里人、亲戚朋友来了,大家坐在土炕上聊天喝茶,成了大冬天里大伙最喜欢做的事情。

——

虎牢关。

随着时间过去,曹操等人终于知道火攻失败的原因。

这还是楚歌没有故意隐瞒,反而让下面加大宣传,在军中树立榜样,告诉士兵读书识字的好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